为什么会得红斑狼疮
遗传因素
红斑狼疮具有一定的遗传易感性。研究表明,遗传基因在红斑狼疮的发病中起到重要作用。如果家族中有红斑狼疮患者,那么其他家庭成员患红斑狼疮的风险会相对增高。例如,有血缘关系的亲属中患病的情况下,遗传因素使得疾病相关的基因携带概率增加,从而影响免疫系统的调控,增加发病几率。不同种族的红斑狼疮发病遗传倾向也有所差异,比如某些特定种族人群中遗传相关的易感基因组合使得该种族红斑狼疮的发病率相对不同种族有所不同。
环境因素
紫外线照射:紫外线中的紫外线B(UVB)和紫外线A(UVA)可能诱发红斑狼疮。紫外线可以使皮肤细胞的DNA发生改变,产生抗原性物质,从而刺激免疫系统产生自身抗体,引发免疫反应导致红斑狼疮发病或病情加重。长期暴露在阳光下的人群,尤其是皮肤白皙的人群,受紫外线照射后更易出现红斑狼疮相关症状。例如,在阳光强烈的地区生活或长时间户外活动的人,患病风险相对较高。
感染因素:某些病毒感染可能与红斑狼疮的发病有关。比如EB病毒、丙型肝炎病毒等。病毒感染后可能会改变人体细胞的结构和功能,使得免疫系统识别错误,将自身细胞当作外来病原体进行攻击,启动自身免疫反应,进而诱发红斑狼疮。当人体感染这些病毒后,免疫系统处于紊乱状态,增加了患红斑狼疮的可能性。
性激素因素
雌激素影响:红斑狼疮在女性中的发病率明显高于男性,尤其是在生育年龄的女性。这与雌激素水平密切相关。雌激素可以影响免疫系统的功能,促进自身抗体的产生。在女性青春期、孕期等雌激素水平变化较大的时期,免疫系统容易受到雌激素的影响而出现紊乱,增加红斑狼疮的发病风险。例如,孕期女性体内雌激素水平大幅升高,可能会诱发或加重红斑狼疮病情。
雄激素的相对作用:男性体内雄激素相对较多,雄激素对免疫系统有一定的调节作用,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抑制自身免疫反应。而女性体内雌激素相对占优势,当雌激素水平异常升高或雄激素水平相对不足时,免疫系统失衡,容易引发红斑狼疮。
免疫系统异常
人体的免疫系统具有识别自身和非自身物质的功能。在红斑狼疮患者中,免疫系统出现异常,自身抗体产生过多。例如,抗核抗体等自身抗体的产生,这些自身抗体与自身组织抗原结合形成免疫复合物,沉积在人体的各个组织器官中,引起炎症反应,导致皮肤、关节、肾脏等多器官多系统受损,出现红斑狼疮的一系列症状,如面部红斑、关节疼痛、蛋白尿等表现。免疫系统的这种异常激活是红斑狼疮发病的核心机制之一,而遗传、环境等因素都可能通过影响免疫系统的调控机制,导致自身抗体的产生和免疫复合物的形成,最终引发红斑狼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