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剖腹产怎么护理

剖腹产术后伤口护理
保持伤口清洁干燥:术后应注意保持伤口部位清洁,避免沾水,按照医护人员的要求定期更换伤口敷料。一般在术后1周左右视伤口愈合情况拆线。若伤口出现红肿、渗液、发热、疼痛加剧等异常情况,需及时告知医护人员,可能存在伤口感染的风险。对于产妇自身来说,要注意避免剧烈活动导致伤口崩裂,影响愈合。比如在翻身、咳嗽时可以用手轻按伤口,减少疼痛和对伤口的牵拉。
观察伤口愈合情况:不同体质的产妇伤口愈合速度有所差异,年轻、营养状况良好且没有基础疾病的产妇伤口愈合相对较快。而有妊娠糖尿病等基础疾病的产妇,伤口愈合可能会延迟,需要更加密切关注伤口状况,严格遵循医护人员的护理指导。
产后身体一般护理
生命体征监测:术后需要密切监测体温、血压、脉搏、呼吸等生命体征。一般每小时监测1次,直至平稳。体温异常可能提示感染等情况,血压异常需警惕产后出血等并发症。对于剖宫产的产妇,由于手术创伤,身体恢复相对较慢,生命体征的监测能及时发现潜在的健康问题。
体位调整:术后去枕平卧6小时,头偏向一侧,防止呕吐物误吸。6小时后可采取半卧位,这样有利于恶露排出,减轻腹部张力,缓解疼痛。半卧位时要注意保持正确的姿势,避免弯腰等动作,以免影响身体恢复。对于肥胖产妇,半卧位可能更有助于呼吸和身体各系统的恢复,因为肥胖可能会导致呼吸受限等问题。
恶露观察与护理
恶露观察:产后会有恶露排出,正常恶露有血腥味,但无臭味,持续4-6周,总量为250-500ml。要注意观察恶露的颜色、量和气味的变化。如果恶露量增多、颜色持续鲜红或伴有臭味,可能提示子宫复旧不全、宫腔内残留胎盘胎膜或合并感染等情况。比如血性恶露持续时间过长,超过10天仍未转为浆液性恶露,就需要引起重视。
会阴清洁与护理(如果有侧切或会阴撕裂):若有会阴侧切或撕裂,每次大小便后应使用清水冲洗会阴,保持会阴清洁,预防感染。可以采用会阴擦洗的方法,按照由上至下、由内向外的顺序进行,每天2-3次。对于糖尿病产妇,由于血糖控制不佳容易发生感染,更要加强会阴护理,严格控制血糖,促进伤口愈合。
饮食护理
术后饮食过渡:术后6小时内禁食禁水,6小时后可饮用少量温水,若无不适可进食少量流质食物,如米汤、面汤等。排气后可进食半流质食物,如粥、面条等,逐渐过渡到正常饮食。饮食应富含蛋白质、维生素和适量膳食纤维,以促进身体恢复和乳汁分泌。蛋白质可以选择瘦肉、鱼类、豆类等,维生素丰富的食物有新鲜蔬菜和水果。对于剖宫产的产妇,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相对较慢,需要注意饮食的循序渐进,避免加重胃肠负担。
特殊人群饮食注意:如果产妇有妊娠期高血压疾病,饮食要限制盐分摄入;有妊娠糖尿病的产妇,要控制碳水化合物的摄入,遵循糖尿病饮食原则,合理安排餐次,定时定量进食。
疼痛管理
非药物镇痛方法:可以通过听音乐、与家人交流等方式分散注意力来缓解疼痛。比如选择产妇喜欢的轻柔音乐,帮助放松身心,减轻对疼痛的敏感度。对于产后抑郁风险较高的产妇,良好的心理疏导和分散注意力的方法更有助于缓解疼痛带来的不良情绪影响。
药物镇痛:若疼痛较剧烈,可在医生评估后使用镇痛药物,但要注意药物对产妇身体和哺乳的影响。一般会优先选择对哺乳影响较小的镇痛药物,对于哺乳期产妇来说,药物的选择需要更加谨慎,确保在缓解疼痛的同时不影响婴儿健康。
母乳喂养指导
尽早开奶:产后半小时内开始让婴儿吸吮乳头,刺激乳汁分泌。早吸吮有助于建立良好的泌乳反射,而且初乳营养丰富,含有大量免疫球蛋白,对婴儿的健康非常重要。对于剖宫产产妇,可能因为身体较为虚弱,但仍应尽量克服困难,让婴儿尽早吸吮。比如在术后身体允许的情况下,协助产妇采取舒适的体位进行母乳喂养。
正确哺乳姿势:常用的哺乳姿势有摇篮式、交叉式和侧卧式等。要确保婴儿含住乳头和大部分乳晕,这样可以有效刺激乳汁分泌,也能预防乳头皲裂。对于剖宫产术后身体活动受限的产妇,侧卧式哺乳可能更为方便,同时要注意保持正确的姿势,避免因姿势不当导致乳房疼痛或婴儿吸入过多空气引起吐奶。
康复锻炼
术后早期活动:术后6小时可进行翻身运动,24小时后可在床上做下肢屈伸运动,促进血液循环,预防下肢静脉血栓形成。术后第1天可在床边少量活动,如坐起、在家人搀扶下短距离行走等,但要注意活动量不宜过大,以产妇不感到疲劳为宜。对于肥胖产妇和有妊娠高血压疾病的产妇,早期活动更要循序渐进,根据自身身体状况逐步增加活动量,因为肥胖和高血压可能会增加血栓形成等并发症的风险。
产后康复操:产后10天左右可开始做产后康复操,包括缩肛运动、仰卧起坐等,有助于盆底肌恢复和腹部肌肉紧致。缩肛运动每次收缩肛门3-5秒,然后放松,重复10-15次,每天3-4组。通过康复操的锻炼,能帮助产妇恢复身体机能,尤其是对于有过阴道助产或多胎妊娠的产妇,盆底肌损伤风险较高,康复操的锻炼更为重要。
心理护理
关注产妇情绪:剖宫产术后产妇身体较为虚弱,同时可能会因为对手术的担忧、对婴儿的关注以及身体恢复的不确定性等因素出现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家人要给予产妇充分的关心和陪伴,了解产妇的心理状态,及时进行心理疏导。比如丈夫要多与产妇沟通,关心产妇的身体和心理感受,帮助产妇树立恢复健康的信心。
特殊心理情况应对:对于有既往不良孕产史的产妇,剖宫产术后可能会存在更严重的心理负担,需要更多的心理支持和专业的心理干预。医护人员和家人要密切观察这类产妇的情绪变化,及时提供帮助,必要时可请心理医生进行心理疏导,确保产妇顺利度过产褥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