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是不是所有的结核病都会传染

一、不是所有的结核病都会传染。结核病是由结核分枝杆菌感染引起的慢性传染病,其传染性与结核病灶是否与外界相通以及结核分枝杆菌的排出量有关。
1.传染性结核病:开放性肺结核具有传染性。当肺结核患者的结核病灶与外界相通,比如通过咳嗽、咳痰、打喷嚏等方式,将含有结核分枝杆菌的飞沫排到空气中,其他人吸入后就可能被感染。像空洞型肺结核,由于肺部存在空洞,空洞内大量繁殖的结核分枝杆菌容易随着患者的呼吸道分泌物排出体外,传染性较强;还有一些干酪样肺炎患者,肺部炎症渗出明显,同样会排出较多病菌,具有传染性。
2.非传染性结核病:部分结核病不具有传染性。比如肺外结核,像骨结核、结核性脑膜炎、肾结核等,若病变部位没有与外界直接相通的途径,一般不会将结核分枝杆菌传播给他人。以骨结核为例,结核菌主要局限在骨骼内,没有机会进入空气传播;结核性脑膜炎,结核菌主要在脑膜及脑脊液中,通常也不会传染给周围人群。另外,一些经过有效治疗,痰菌转阴的肺结核患者,其传染性也会显著降低或消失。比如初治肺结核患者,经过规范的抗结核治疗2个月左右,多数患者痰菌可转阴,传染性大大下降。
二、对于结核病的治疗,常用药物有:异烟肼、利福平、吡嗪酰胺。
三、不同人群在结核病相关情况下的注意事项:
1.儿童:儿童免疫系统发育不完善,感染结核菌后更容易发病,且病情进展可能较快。若家中有患开放性肺结核的患者,儿童应尽量避免接触,及时接种卡介苗可一定程度预防严重结核病的发生。若儿童不幸感染,治疗过程中要密切关注药物不良反应,因为儿童对药物的耐受性可能与成人不同。
2.老年人:老年人常合并多种基础疾病,如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这些疾病可能影响结核病的治疗效果。同时,老年人肝肾功能可能有所下降,在使用抗结核药物时,要注意监测肝肾功能,防止药物性肝损伤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生活中,要保证充足的营养摄入,以增强机体抵抗力。
3.孕妇:孕期患结核病治疗较为棘手,部分抗结核药物可能对胎儿有潜在影响。因此,治疗方案需由妇产科和感染科医生共同制定,权衡利弊选择合适药物。孕期要定期产检,密切关注胎儿发育情况。生活上,保证充足休息,避免劳累。
4.生活方式方面:无论何种人群,有吸烟习惯的结核病患者应戒烟,烟草会损害呼吸道黏膜,加重肺部损伤,不利于结核病的治疗。饮酒也应避免,酒精可能影响药物代谢,增加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风险。规律作息、适当运动有助于提高机体免疫力,促进病情恢复。同时,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手,尤其是开放性肺结核患者,咳嗽、打喷嚏时要掩住口鼻,防止病菌传播。有结核病家族史或密切接触史的人群,应定期进行结核病筛查,以便早发现、早治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