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易栓症对孕妇的影响

一、易栓症对孕妇的影响
1.增加血栓形成风险:孕妇本身处于生理性高凝状态,易栓症会进一步增强这种状态,使静脉血栓栓塞风险显著上升。研究显示,易栓症孕妇发生静脉血栓的风险比正常孕妇高出数倍。血栓可发生于下肢深静脉,表现为下肢肿胀、疼痛、皮肤温度升高;也可能发生于肺栓塞,引发呼吸困难、胸痛、咯血等,严重时可危及生命。
2.影响胎盘血液循环:易栓症导致胎盘血管微血栓形成,影响胎盘的血液灌注。胎盘供血不足,无法为胎儿提供充足的营养和氧气,可引起胎儿生长受限,表现为胎儿双顶径、腹围、股骨长等生长指标落后于孕周。还可能导致胎儿窘迫,出现胎动异常、胎心监护异常等情况。
3.引发不良妊娠结局:胎盘血管血栓形成及血液循环障碍,可能引发胎盘早剥,即胎盘在胎儿娩出前部分或全部从子宫壁分离,这是一种严重的产科并发症,可导致孕妇大量出血、休克,胎儿缺氧甚至胎死宫内。此外,易栓症还与复发性流产密切相关,使得胚胎着床后因供血不足难以继续发育,增加流产风险。
4.对孕妇产后的影响:产后由于身体处于恢复阶段,血液仍处于高凝状态,加上易栓症因素,产后发生深静脉血栓和肺栓塞的风险依然较高。若血栓脱落进入肺部,导致肺栓塞,严重时可造成猝死,影响产妇产后康复和生命安全。
二、治疗药物
1.低分子肝素:可抑制凝血因子活性,预防和治疗血栓形成,在孕期使用相对安全。
2.华法林:通过抑制维生素K依赖的凝血因子合成发挥抗凝作用,但在孕早期使用可能有致畸风险,需严格评估后谨慎使用。
三、特殊人群提示
1.高龄孕妇:高龄本身就是易栓症的危险因素之一,且随着年龄增长,身体各器官功能逐渐下降。易栓症的高龄孕妇发生血栓及不良妊娠结局的风险更高。建议此类孕妇更密切地监测凝血功能、胎儿发育情况等,增加产检频率,遵循医生的抗凝治疗方案,适当活动,避免长时间卧床。
2.有血栓家族史的孕妇:这类孕妇遗传易栓症的概率相对较高,应在孕前或孕早期进行易栓症相关筛查。一旦确诊,需更加积极地进行抗凝治疗和孕期监测。日常生活中要注意避免久坐久站,保持适当运动,控制体重增长,以降低血栓发生风险。
3.肥胖孕妇:肥胖会增加血液黏稠度,进一步加重易栓症孕妇的高凝状态。肥胖孕妇除了遵循常规的易栓症治疗和监测方案外,还需合理控制饮食,避免高油高脂食物摄入,适当增加运动量,以减轻体重对身体的负担,降低血栓形成及不良妊娠结局的风险。
四、不同因素的影响及应对措施
1.年龄:年轻孕妇身体机能相对较好,但也不能忽视易栓症的危害。应严格按照医嘱进行产检和治疗。高龄孕妇则需更密切关注身体变化,积极配合治疗。
2.性别:由于本主题针对孕妇,性别因素主要体现在女性孕期生理变化上。女性孕期激素水平改变,血液处于高凝状态,易栓症孕妇需更注重抗凝治疗和监测。
3.生活方式:久坐久站、缺乏运动的孕妇,血栓形成风险更高。建议孕妇每天适当散步、做孕妇瑜伽等,促进血液循环。饮食上,避免高油高脂食物,多吃新鲜蔬菜水果,保持营养均衡。吸烟、饮酒会影响胎儿发育并增加血栓风险,孕妇必须戒烟戒酒。
4.病史:有高血压、糖尿病等病史的孕妇,易栓症会加重病情对妊娠的不良影响。此类孕妇需积极控制基础疾病,严格遵医嘱治疗,密切监测血压、血糖及凝血功能等指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