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超输卵管造影技术

一、b超输卵管造影技术的原理
b超输卵管造影是通过向宫腔及输卵管注入超声造影剂,利用B超实时观察造影剂在盆腔内的流动及分布情况,从而了解宫腔形态及输卵管是否通畅、阻塞部位等的一种检查方法。造影剂在超声下可以显示出宫腔和输卵管的结构,当输卵管通畅时,造影剂会从输卵管伞端流入盆腔并被超声检测到相应的超声图像表现。
二、检查的适宜人群与禁忌人群
(一)适宜人群
1.女性有不孕症病史,怀疑输卵管因素导致不孕的人群,通过该检查可以明确输卵管是否通畅以及具体的阻塞部位等情况。
2.曾有盆腔手术史,担心输卵管粘连等情况影响生育的人群。
3.不明原因的盆腔疼痛,怀疑与输卵管因素相关的人群。
(二)禁忌人群
1.急性和亚急性内外生殖器炎症,如阴道炎、急性盆腔炎等,此时进行检查可能会导致炎症扩散。
2.月经期或有不规则阴道流血者,避免引起感染或干扰检查结果判断。
3.严重心肺疾病患者,检查过程可能会对心肺功能产生一定影响,存在风险。
4.对造影剂过敏者,不能进行该检查。
三、检查前准备
1.时间选择:一般选择在月经干净后3-7天进行,此时子宫内膜较薄,检查引起出血等并发症的风险较低,且能较好地显示输卵管情况。
2.术前检查:检查前需要进行白带常规检查,以排除阴道炎症;还需要进行血常规、凝血功能等检查,了解患者的一般身体状况。
3.肠道准备:部分患者可能需要在检查前进行肠道清洁,避免肠道气体干扰超声图像。
四、检查过程
1.患者取膀胱截石位,常规消毒外阴、阴道,铺无菌巾。
2.用阴道窥器暴露宫颈,再次消毒宫颈及阴道穹隆。
3.将超声造影剂通过导管缓慢注入宫腔,在B超监视下观察造影剂注入过程中宫腔的形态以及造影剂流入输卵管的情况。当输卵管通畅时,可见造影剂从输卵管伞端流入盆腔,在盆腔内形成弥散的超声图像;若输卵管阻塞,则可见阻塞部位及近端输卵管的扩张等情况。
五、检查后的注意事项
1.术后休息与活动:检查后患者需要在医院观察一段时间,无不适后可回家休息。术后2周内避免性生活及盆浴,防止感染。
2.阴道出血情况:部分患者术后可能会有少量阴道出血,一般不超过月经量,属于正常现象。如果阴道出血多于月经量或伴有腹痛、发热等异常情况,应及时就医。
3.怀孕计划:一般建议检查后3个月再考虑怀孕,因为造影剂可能对生殖细胞有一定影响,虽然超声造影剂相对安全,但为了确保胎儿健康,需要一定时间让造影剂代谢排出。
六、临床意义
1.诊断输卵管通畅性:能够准确判断输卵管是否通畅,对于输卵管堵塞的部位可以进行初步定位,为后续的治疗提供依据,如对于输卵管近端堵塞或远端堵塞等不同情况,医生可以制定不同的治疗方案。
2.了解宫腔形态:可以观察宫腔是否有畸形、粘连等情况,如是否存在子宫黏膜下肌瘤、宫腔粘连等病变,这些病变可能会影响受孕或导致流产等情况。
七、与其他输卵管检查方法的比较
(一)与输卵管通液术比较
1.b超输卵管造影技术相比输卵管通液术,具有更直观的优势。输卵管通液术主要是通过注入液体后根据阻力情况等初步判断输卵管是否通畅,但准确性相对较低,而且不能明确显示输卵管阻塞的具体部位和宫腔的形态。而b超输卵管造影可以清晰看到宫腔和输卵管的具体结构以及造影剂的流动情况,诊断准确性更高。
2.输卵管通液术可能会因为操作者的经验等因素导致结果判断偏差,而b超输卵管造影有客观的超声图像作为依据。
(二)与子宫输卵管碘油造影比较
1.安全性方面,b超输卵管造影使用的超声造影剂一般无过敏反应等风险相对较低,而子宫输卵管碘油造影使用碘油造影剂,有一定的过敏风险,且需要进行碘过敏试验等。
2.子宫输卵管碘油造影需要X线照射,有一定的辐射风险,而b超输卵管造影是利用超声检查,无辐射,更适合一些对辐射敏感的人群,如妊娠期女性(虽然妊娠期一般不进行该检查,但从辐射角度考虑更安全)以及频繁需要进行检查评估输卵管情况的人群。
总之,b超输卵管造影技术是一种较为安全、准确的检查输卵管情况的方法,在不孕症的诊断以及输卵管相关疾病的评估中有着重要的临床价值,但在检查前后需要遵循相应的注意事项,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合理选择该检查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