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荷尔蒙是什么

一、荷尔蒙的定义
荷尔蒙,即激素,是由内分泌腺或内分泌细胞分泌的高效生物活性物质,在体内作为信使传递信息,对机体生理过程起调节作用。它通过血液循环或组织液扩散,作用于特定的靶器官、靶组织和靶细胞,调节机体的生长、发育、代谢、生殖等生理活动。
二、荷尔蒙的分类
1.按化学结构分类
含氮类激素:包括蛋白质类激素,如胰岛素、生长激素等;肽类激素,如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胺类激素,如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等。这类激素一般不能穿过细胞膜进入细胞内,而是与靶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通过一系列信号转导机制,引起细胞的生物效应。
类固醇激素:如肾上腺皮质激素(皮质醇等)、性激素(睾酮、雌二醇等)。它们能通过细胞膜进入细胞内,与细胞内受体结合形成复合物,再进入细胞核,调节基因表达,从而发挥生理作用。
脂肪酸衍生物激素:如前列腺素,由花生四烯酸转化而来,广泛存在于许多组织中,参与多种生理和病理过程,如炎症反应、生殖过程等。
三、荷尔蒙的生理作用
1.调节新陈代谢:胰岛素能降低血糖浓度,促进血糖的摄取、利用和储存;甲状腺激素可提高基础代谢率,增加产热,促进物质氧化分解。不同年龄阶段新陈代谢水平不同,儿童和青少年处于生长发育阶段,新陈代谢旺盛,相关荷尔蒙分泌也相应活跃;老年人新陈代谢减缓,荷尔蒙分泌水平有所下降。
2.促进生长发育:生长激素对人体生长发育起着关键作用,能促进骨骼、肌肉和内脏器官的生长。在儿童和青少年时期,生长激素分泌不足会导致侏儒症,分泌过多则可能引发巨人症。性激素在青春期促使性器官发育成熟,出现第二性征,男性和女性性激素分泌差异导致身体发育特征不同。
3.调节生殖过程:在女性,雌激素和孕激素调节月经周期、维持妊娠;在男性,睾酮维持生精功能及男性第二性征。不同生活方式如长期熬夜、过度饮酒等可能影响生殖荷尔蒙分泌,进而影响生育能力。
4.调节水盐平衡:抗利尿激素可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减少尿量生成,维持体内水平衡。醛固酮能促进肾小管对钠的重吸收和钾的排出,维持水盐平衡。
四、常见荷尔蒙相关疾病及治疗药物
1.糖尿病(胰岛素相关):胰岛素分泌不足或胰岛素抵抗导致血糖升高。治疗药物如二甲双胍,可改善胰岛素抵抗,减少肝脏葡萄糖的输出;格列齐特,能刺激胰岛β细胞分泌胰岛素。不同年龄段糖尿病患者用药有差异,老年人用药需注意药物不良反应,因肝肾功能可能减退。
2.甲状腺功能亢进(甲状腺激素过多):甲巯咪唑、丙硫氧嘧啶可抑制甲状腺激素的合成。患者生活方式上应注意避免高碘食物,如海带、紫菜等,因碘是合成甲状腺激素的原料。
3.甲状腺功能减退(甲状腺激素过少):左甲状腺素钠片用于补充甲状腺激素,维持正常生理功能。不同性别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因生理特点不同,可能对药物剂量需求有差异,需定期复查甲状腺功能调整剂量。
五、特殊人群提示
1.儿童:儿童处于生长发育关键时期,荷尔蒙失衡对生长发育影响大。如生长激素缺乏若不及时治疗,会严重影响身高。家长应关注孩子生长发育情况,定期体检。避免儿童接触可能干扰内分泌的物质,如某些塑料制品中的化学物质,因其可能影响荷尔蒙分泌。
2.孕妇:孕期荷尔蒙水平变化大,如雌激素、孕激素等升高以维持妊娠。孕妇应定期产检监测荷尔蒙水平,因甲状腺激素异常可能影响胎儿智力发育。生活中要保持良好作息和均衡饮食,为胎儿发育提供稳定的荷尔蒙环境。
3.老年人:随着年龄增长,荷尔蒙分泌减少,如雄激素、雌激素水平下降。可能出现骨质疏松、代谢紊乱等问题。老年人应适当运动,增加日照时间,有助于维持骨密度和新陈代谢。用药时需谨慎,因肝肾功能减退,可能影响药物代谢和排泄,要密切关注药物不良反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