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典吧健康典吧
风险提示
提示:本内容仅作参考,不能代替面诊

大气污染最容易引起的疾病有哪些

2025年08月18日 17:40:03
何洁
何洁副主任医师呼吸科
中日友好医院
健康典吧内容审核团队优选

一、呼吸系统疾病

1.支气管哮喘:大气中的细颗粒物(PM2.5)、可吸入颗粒物(PM10)等污染物可刺激呼吸道,诱发哮喘发作。研究显示,长期暴露于高污染环境的儿童及哮喘患者,哮喘症状发作频率显著增加。儿童因呼吸道黏膜娇嫩且免疫系统发育不完善,对污染更敏感;哮喘患者本身气道处于高反应状态,污染环境易触发气道痉挛。

2.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大气污染物中的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会损伤气道上皮,引发慢性炎症,导致气道狭窄和气流受限。长期吸烟者在污染环境中,COPD的发病风险较非吸烟者显著升高,因吸烟已损伤气道黏膜,污染进一步加重炎症反应。

3.肺癌:大气中的多环芳烃、重金属等致癌物质经呼吸道吸入后,可损伤肺部细胞DNA,增加肺癌发病风险。流行病学调查发现,长期生活在大气污染严重地区的人群,肺癌发生率明显高于污染较轻地区,尤其长期职业暴露于污染环境的人群(如矿区工人等)风险更高。

二、心血管系统疾病

大气污染物可通过多种途径影响心血管系统,如颗粒物可进入血液循环引发炎症反应,损伤血管内皮功能。长期暴露于污染环境会增加冠心病、心律失常等疾病的发生风险。老年人因心血管调节功能减退,对污染更为敏感,污染环境下易出现血压波动、心肌缺血等情况;患有基础心血管疾病的人群(如高血压、冠心病患者)在污染环境中病情更易恶化。

三、其他相关健康问题

1.儿童健康影响:儿童呼吸系统和免疫系统尚未发育成熟,大气污染可导致儿童呼吸道感染频率增加,影响肺功能发育。例如,长期处于污染环境的儿童,肺功能指标(如FEV1/FVC比值)较正常环境儿童更低,且易出现生长发育迟缓。

2.孕妇与胎儿:孕妇暴露于大气污染环境中,可能影响胎盘功能,增加早产、低出生体重儿的发生风险,同时污染物可通过胎盘影响胎儿的神经系统发育。

3.免疫力低下人群:如糖尿病患者、慢性肾病患者等,其自身免疫力相对较弱,在大气污染环境下更易发生呼吸道感染等疾病,且病情恢复可能更缓慢。

大气污染最容易引起的疾病有哪些
何洁
何洁副主任医师
2025年08月18日
中日友好医院
大气污染物可引发呼吸系统疾病,如刺激诱发哮喘发作、损伤气道上皮致慢阻肺及增加肺癌风险,还能通过多种途径影响心血管系统增加相关疾病发生风险,对儿童可致呼吸道感染频率增加、影响肺功能发育及生长发育迟缓,孕妇暴露可影响胎盘功能致早产等且影响胎儿神经系统发育,免疫
大气污染最容易引起哪些疾病
健康典吧
健康典吧
2025年01月23日
大气污染易引发呼吸道疾病、心血管疾病、肺癌等疾病,我们可以采取减少污染排放、加强环境保护、个人做好防护、保持健康生活方式等措施来改善空气质量,减少疾病的发生。
大气污染最容易引起的疾病是()。
健康典吧
健康典吧
2024年11月15日
呼吸道疾病是大气污染最容易引起的疾病。
大气污染对人体造成的危害主要有
健康典吧
健康典吧
2024年11月15日
大气污染对人体危害主要包括呼吸道疾病、心血管疾病、免疫系统损害、致癌作用、胎儿发育问题和精神健康问题等,我们可以通过减少污染排放、改善空气质量、个人做好防护、关注空气质量和提高环保意识等措施加以预防和保护。
大气污染最容易引起的疾病是
健康典吧
健康典吧
2024年11月15日
大气污染易引发呼吸道疾病。
属于大气污染最容易引起的疾病是什么
高玉贤
高玉贤副主任医师
2024年11月15日
彭阳县人民医院
大气污染易引发呼吸道疾病和心血管疾病,为保护健康,人们应减少污染暴露、改善生活环境、保持健康生活方式并定期体检。
大气污染最容易引起的疾病是什么
范永梅
范永梅住院医师
2024年11月15日
中铁十七局集团有限公司中心医院
大气污染易引发呼吸道和心血管疾病,我们应采取措施减少污染排放、加强个人防护、改善环境和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
大气污染最容易引起的疾病是什么
于会明
于会明副主任医师
2024年11月15日
北京大学肿瘤医院
大气污染易引发呼吸道和心血管疾病,还可能关联多种健康问题,对儿童、老人、慢病人群风险更高。为保护健康,可采取减少户外活动、戴口罩、使用空气净化器、支持环保等措施。如有症状应及时就医并告知暴露史。
属于大气污染最容易引起的疾病是什么
刘培培
刘培培住院医师
2024年11月15日
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
大气污染会引发呼吸道和心血管疾病,我们可以通过减少暴露、改善室内空气质量、保持健康生活方式、关注空气质量和支持环保措施来保护自己的健康,尤其敏感人群更应注意。
大气污染最容易引起的疾病是什么病
健康典吧
健康典吧
2024年11月15日
大气污染中的有害物质进入呼吸道易引发呼吸道疾病,其主要症状有咳嗽、咳痰、呼吸困难等,治疗方法包括避免暴露、药物治疗、物理治疗和手术治疗等,预防方法包括减少污染排放、加强环境保护、提高个人防护意识和加强锻炼等。
健康典吧
健康典吧内容支持
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页面广告是为了让平台提供更好内容
产品建议及投诉请联系:104217982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