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何去黑头

一、黑头形成原因
黑头又称黑头粉刺,为开放性粉刺,是皮肤油脂在空气中的氧化而造成,发臭发黑。皮脂腺分泌旺盛,产生过多皮脂,若皮脂腺导管角化异常,导致管口变小、狭窄或堵塞,皮脂无法正常排出,就会在毛囊口积聚。同时,毛囊内的痤疮丙酸杆菌等微生物大量繁殖,分解皮脂,产生游离脂肪酸,刺激毛囊及周围组织,形成炎症反应,皮脂混合物暴露在空气中被氧化,就形成了黑头。不同年龄段皮脂腺分泌活跃度不同,青少年因处于生长发育期,激素水平变化大,皮脂腺分泌旺盛,更易出现黑头;成年人中,生活不规律、压力大等导致内分泌失调,也会使皮脂腺分泌异常。男性雄激素水平相对较高,皮脂腺分泌功能更活跃,相较于女性,患黑头的几率可能更高。
二、去黑头方法
1.日常清洁
日常清洁有助于去除皮肤表面多余油脂、灰尘等,防止其堵塞毛孔。应选择温和的洁面产品,避免过度清洁损伤皮肤屏障。油性皮肤可早晚各清洁一次面部,干性、敏感性皮肤可根据自身情况,晚上进行一次彻底清洁,早上用清水洗脸即可。水温不宜过高或过低,以3032℃为宜,过高水温可能破坏皮肤屏障,过低水温则清洁效果不佳。
2.物理方法
鼻贴:鼻贴利用黏性将黑头从毛孔中拔出来。使用前需先热敷面部,打开毛孔,使黑头软化,便于鼻贴吸附。但频繁使用鼻贴可能导致毛孔粗大,损伤皮肤,建议一周使用不超过1次。
粉刺针:用粉刺针的圆环端轻轻按压黑头部位,将黑头挤出。操作前需对粉刺针进行消毒,避免感染。该方法适合有一定护肤经验者,且要注意力度,避免损伤皮肤,引发炎症和留下疤痕。
3.化学方法
果酸换肤:使用高浓度的果酸促使皮肤角质层脱落,加速角质细胞及少部分上层表皮细胞的更新速度,促进真皮层内弹性纤维增生。常见果酸如甘醇酸、乳酸等。一般需在专业医美机构由医生操作,根据皮肤耐受情况,间隔24周进行一次治疗。治疗后需严格防晒,注意皮肤保湿。
水杨酸:水杨酸具有脂溶性,可深入毛孔溶解油脂,疏通堵塞的毛孔,同时还有抗炎作用。可选择含有水杨酸的护肤品,浓度一般在0.5%2%之间。初次使用建议先进行局部皮肤试用,观察有无过敏反应,使用频率可从每周12次开始,逐渐增加。
4.药物治疗
维A酸类:如维甲酸乳膏、阿达帕林凝胶。维A酸类药物可以改善毛囊皮脂腺导管角化、溶解微粉刺和粉刺、抗炎、预防和改善痤疮炎症后色素沉着和痤疮瘢痕。但使用初期可能出现皮肤刺激症状,如红斑、脱屑等,建议低浓度、小范围使用,逐渐建立耐受。
过氧苯甲酰:可缓慢释放新生态氧和苯甲酸,有杀灭痤疮丙酸杆菌、抗炎的作用。部分人使用后可能出现皮肤刺激、发红等,可从低浓度开始使用。
三、特殊人群提示
1.青少年:青少年皮肤处于发育阶段,较为敏感。在选择去黑头方法时,应优先选择温和的日常清洁和物理方法。使用鼻贴时要严格控制频率,避免因过度使用损伤皮肤,影响皮肤正常发育。如需使用药物,必须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因为青少年身体仍在生长发育,药物可能对其产生未知影响。
2.孕妇及哺乳期女性:这两类人群在去黑头时需格外谨慎。物理方法相对安全,但要注意鼻贴和粉刺针的卫生,避免感染。化学方法和药物治疗可能存在一定风险,如某些化学物质或药物可能通过皮肤吸收影响胎儿或婴儿健康,因此应避免使用果酸换肤、水杨酸类护肤品及维A酸类、过氧苯甲酰等药物。可通过加强日常清洁,选择温和的洁面产品来维持皮肤清洁。
3.敏感性皮肤人群:此类人群皮肤屏障较薄,耐受性差。在去黑头过程中,任何刺激都可能引发过敏或炎症反应。应避免使用鼻贴、粉刺针等可能损伤皮肤的物理方法,化学方法中果酸换肤、水杨酸等产品也要谨慎使用,先进行局部皮肤测试,若出现不适立即停止。日常清洁要选择温和、无刺激的洁面产品,注重皮肤保湿和修复,可适当使用具有修复功能的护肤品,增强皮肤屏障。
4.老年人:老年人皮肤代谢缓慢,皮脂腺分泌功能下降,黑头相对较少。若出现黑头,在清洁时要避免过度用力,以免损伤松弛的皮肤。不建议使用过于刺激的化学方法和药物,可通过温和清洁和适当保湿来改善皮肤状况。同时,老年人可能伴有多种基础疾病,若考虑使用药物,需咨询医生,评估药物相互作用的风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