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型冠状病毒如何防控

一、个人防护方面
(一)佩戴口罩
在人员密集场所、密闭空间等应规范佩戴口罩,如医用外科口罩或符合N95/KN95及以上防护级别的口罩,能有效阻挡病毒传播,不同人群佩戴时需注意贴合度,儿童佩戴要选择合适尺寸且确保呼吸顺畅。
(二)手卫生
勤用肥皂或含酒精成分的洗手液洗手,洗手时要注意揉搓双手至少20秒,各个部位都要清洗到,如掌心、手背、指缝等。在无法用流动水洗手时,可使用含酒精的免洗洗手液。不同年龄段人群洗手方式类似,但儿童需在成人协助下正确洗手。
二、环境防控方面
(一)室内通风
每天定时开窗通风,每次通风时间不少于30分钟,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降低室内病毒浓度,不同居住环境的室内都应进行定期通风,尤其对于老人、儿童等抵抗力相对较弱的人群,良好的通风环境有助于减少感染风险。
(二)物体表面清洁
定期对家居物品表面、门把手、电梯按钮等高频接触部位进行清洁消毒,可使用含氯消毒剂或其他合适的消毒剂擦拭,按照产品说明书的要求进行配制和使用,不同材质的物体表面消毒时要选择合适的消毒剂及消毒方式。
三、社交活动方面
(一)社交距离
尽量保持社交距离,与他人保持1米以上的距离,尤其是在人群聚集场所。不同社交场景中都应注意维持适当距离,如在公共场所排队、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时。
(二)避免聚集
减少不必要的聚集性活动,如非必要不举办大规模聚会等。对于老人和儿童等特殊人群,应尽量避免他们参与人员复杂的聚集活动,因为他们感染后发生重症的风险相对较高。
四、健康监测方面
(一)自我健康观察
密切关注自身健康状况,如出现发热、咳嗽、乏力等疑似新冠感染症状时,要及时进行抗原或核酸检测。不同人群出现症状后的应对方式略有不同,儿童出现症状时可能表现不典型,更需家长细心观察。
(二)高风险人群管理
对于老年人、有基础疾病患者等高风险人群,要更加注重健康监测,定期关注体温、身体状况等,如有异常及时就医,并遵循医生的指导进行相应处理。
五、外出防控方面
(一)公共交通工具
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时,要做好个人防护,全程佩戴口罩,保持手部卫生,尽量减少在公共交通工具上的饮食行为。不同公共交通工具的防控要求类似,但需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应对,如在密闭的地铁车厢内更要严格遵守防护措施。
(二)外出归来
从外面返回后,要及时更换衣物,对鞋子等进行清洁,将外套挂在通风处等,降低将病毒携带回家的风险,尤其对于有老人和儿童的家庭,外出归来的防护措施更为重要,防止将外界可能携带的病毒传播给家中脆弱人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