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经常恶心想吐
一、消化系统疾病相关
(一)胃食管反流病
1.发病机制:食管下括约肌功能障碍是主要原因,使得胃内容物反流至食管,刺激食管黏膜,引起恶心想吐。例如,当食管下括约肌压力降低时,胃内酸性液体容易反流上来。
2.人群特点:各年龄段均可发病,肥胖人群由于腹部压力较高,更容易出现胃食管反流;老年人食管下括约肌功能衰退,也是高发人群之一。
3.伴随症状:除了恶心想吐,还常伴有烧心感,即在胸骨后有灼烧样的疼痛,平卧、弯腰或腹压增高时可加重。
(二)慢性胃炎
1.致病因素:幽门螺杆菌感染是常见原因之一,另外,长期服用非甾体类抗炎药、饮食习惯不良(如长期酗酒、喜食辛辣刺激食物)等也可引发。
2.人群特征:好发于有不良饮食习惯的人群以及感染幽门螺杆菌未得到有效治疗的人群,各年龄段都可能患病。
3.症状表现:除恶心想吐外,还可能有上腹部隐痛、腹胀、食欲不振等表现,症状时轻时重。
(三)消化性溃疡
1.发病缘由:主要与幽门螺杆菌感染、胃酸分泌过多有关,十二指肠溃疡多与胃酸分泌过多相关,胃溃疡则与胃黏膜保护机制减弱等有关。
2.人群分布:中青年较为常见,有幽门螺杆菌感染史、长期精神紧张的人群风险更高。
3.典型症状:节律性上腹痛是典型表现,十二指肠溃疡常表现为空腹痛(餐后2-4小时或夜间痛),胃溃疡多为餐后痛,同时可伴有恶心想吐、反酸等症状。
二、肝胆胰疾病相关
(一)胆囊炎
1.病因分析:多由胆囊结石梗阻胆囊管引起继发感染所致,细菌感染是重要诱因。
2.人群特点:女性发病率高于男性,尤其是40岁左右肥胖女性,妊娠女性由于激素变化等因素也易患胆囊炎。
3.症状表现:右上腹阵发性绞痛,可放射至右肩部或背部,常伴有恶心、呕吐、发热等症状,进食油腻食物后症状易加重。
(二)肝炎
1.致病类型及因素:病毒性肝炎由肝炎病毒引起,如甲肝病毒、乙肝病毒等;药物性肝炎与服用特定肝损伤药物有关;自身免疫性肝炎与自身免疫紊乱有关。
2.人群情况:各型肝炎病毒感染有不同的易感人群,药物性肝炎与用药人群相关,自身免疫性肝炎多见于中青年女性。
3.主要症状:患者常出现乏力、食欲减退、恶心想吐、黄疸(皮肤黏膜黄染)等表现,不同类型肝炎黄疸表现程度等有差异。
(三)胰腺炎
1.发病因素:胆石症是急性胰腺炎的主要病因,另外,大量饮酒、暴饮暴食也是常见诱因;慢性胰腺炎多由急性胰腺炎反复发作等引起。
2.人群特征:暴饮暴食、长期酗酒人群易患急性胰腺炎,慢性胰腺炎可见于有急性胰腺炎病史、长期酗酒等人群。
3.症状表现:急性胰腺炎表现为剧烈的上腹部疼痛,可向腰背部放射,伴有恶心、呕吐、发热等;慢性胰腺炎除有腹痛、恶心想吐外,还可能出现消瘦、脂肪泻等营养不良表现。
三、神经系统疾病相关
(一)偏头痛
1.发病机制:偏头痛的发病与神经-血管调节功能紊乱有关,可能涉及5-羟色胺等神经递质的变化。
2.人群特点:女性多见,常与遗传、内分泌因素(如月经周期)、精神因素等有关,青春期女性发病率相对较高。
3.伴随症状:偏头痛发作时除了恶心想吐,还常有单侧头部搏动性疼痛,可伴有畏光、畏声等表现。
(二)颅内压增高
1.病因:多种原因可引起,如颅内肿瘤、脑出血、脑积水等导致颅内空间相对变小,颅内压力升高。
2.人群情况:任何年龄段都可能因相应病因出现颅内压增高,儿童可能因先天性脑积水等疾病发病,成年人则可能因颅内肿瘤、脑血管意外等发病。
3.典型表现:头痛、恶心想吐是常见症状,且头痛往往较为剧烈,呈进行性加重,还可伴有视神经乳头水肿、呕吐呈喷射性等表现。
四、其他系统疾病相关
(一)尿毒症
1.发病缘由:各种慢性肾脏病进展到晚期,肾脏功能严重受损,体内代谢废物不能正常排出,积聚在体内引起一系列症状,其中就包括胃肠道症状如恶心想吐。
2.人群特征:有慢性肾脏病史的人群,如慢性肾小球肾炎、糖尿病肾病等患者,随着病情进展易发展为尿毒症。
3.全身表现:除了恶心想吐,还会有肾功能减退相关的表现,如水肿(可表现为眼睑、下肢水肿等)、贫血(面色苍白、乏力等)、高血压等。
(二)内分泌疾病
1.甲状腺功能亢进症
-发病机制: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导致机体代谢亢进,影响胃肠道功能,出现恶心想吐等症状。
-人群特点:女性多见,尤其是20-40岁女性,与遗传、自身免疫等因素有关。
-伴随症状:除恶心想吐外,还有多汗、心慌、手抖、体重减轻、烦躁易怒等甲状腺功能亢进的典型表现。
2.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症
-病因:肾上腺皮质激素分泌不足,可由自身免疫、结核等原因引起。
-人群情况:各年龄段均可发病,自身免疫性肾上腺炎多见于中青年女性。
-症状表现:患者可出现乏力、食欲减退、恶心想吐、血压降低、皮肤色素沉着等表现。
(三)药物副作用
1.常见致恶心想吐的药物:一些抗生素(如红霉素等)、化疗药物、降压药(如卡托普利等)等可能会引起胃肠道反应导致恶心想吐。
2.人群差异:不同药物对不同人群的影响不同,老年人由于肝肾功能减退,更容易出现药物副作用;儿童对药物的耐受性与成年人不同,使用某些药物时更易出现恶心想吐等不良反应。
3.用药与症状关系:在服用相关药物期间出现恶心想吐,需要考虑药物副作用的可能,一般在停药或调整用药后症状可能会有所缓解,但具体情况需根据药物种类和个体差异判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