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乳性黄疸多久能退完还能喝母乳吗
一、母乳性黄疸的定义
母乳性黄疸是指与母乳喂养有关的特发性黄疸,临床主要特征是新生儿母乳喂养后不久即出现黄疸,但无其他明显异常表现。
二、母乳性黄疸多久能退完
1.一般情况
-大部分母乳性黄疸患儿在出生后2-3个月内可逐渐消退。有研究表明,约50%-60%的母乳性黄疸患儿在出生后2个月左右胆红素水平可恢复正常,不过个体差异较大,有些可能持续到3个月甚至更久。
-其消退时间与患儿的日龄、胆红素水平的初始值以及母乳喂养的频率等因素有关。一般来说,日龄较小、初始胆红素水平不是特别高且母乳喂养频率正常的患儿,消退相对较快。
2.特殊情况
-对于一些胆红素水平较高且持续时间较长的患儿,需要密切监测胆红素水平。如果胆红素水平过高(如超过一定安全阈值),可能需要采取一些干预措施,但即使如此,其消退时间也会比胆红素水平正常的患儿稍长,但大多仍在3个月内。
三、母乳性黄疸还能喝母乳吗
1.多数情况可继续母乳喂养
-目前大量研究证实,母乳性黄疸患儿可以继续母乳喂养。因为母乳喂养对婴儿的生长发育至关重要,母乳性黄疸并非是由于母乳本身有毒或不能被婴儿耐受导致的。继续母乳喂养一般不会加重黄疸病情,而且还能保证婴儿获得足够的营养和免疫保护。例如,有研究追踪了母乳性黄疸患儿在继续母乳喂养后的生长发育情况,发现其体重增长、智力发育等方面与正常喂养的婴儿无明显差异。
-对于足月儿来说,即使存在母乳性黄疸,继续母乳喂养是安全可行的。对于早产儿,在确保胆红素水平在安全范围内的情况下,也可以继续母乳喂养,同时需要密切监测早产儿的胆红素水平以及生长发育情况,因为早产儿的胆红素代谢功能相对更不完善,但母乳的营养优势对于早产儿的生长发育尤为重要。
2.特殊情况的考虑
-当母乳性黄疸患儿的胆红素水平非常高,达到需要光疗等干预措施的程度时,医生会综合评估是否需要暂时暂停母乳喂养1-2天,待胆红素水平下降后再恢复母乳喂养。但这种情况相对较少,在暂停母乳喂养期间,母亲需要按时挤奶,保持乳汁分泌,以便后续能够继续母乳喂养。例如,当患儿胆红素水平超过光疗标准时,暂停母乳喂养1-2天,期间母亲挤奶维持泌乳,之后恢复母乳喂养,黄疸大多会有一定程度的下降,然后继续观察胆红素水平变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