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甲状腺疾病
甲状腺疾病的定义
甲状腺疾病是一类涉及甲状腺功能异常或结构改变的疾病。甲状腺是人体重要的内分泌器官,位于颈部前方,形状类似蝴蝶,它能合成、储存和分泌甲状腺激素,而甲状腺激素对人体的生长发育、新陈代谢等诸多生理过程起着至关重要的调节作用。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
发病机制:多种因素可导致甲状腺功能亢进,例如Graves病,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机体免疫系统产生了针对甲状腺细胞上促甲状腺激素(TSH)受体的抗体,这些抗体能模拟TSH的作用,持续刺激甲状腺细胞过度分泌甲状腺激素。
年龄与性别因素:多见于20-50岁的人群,女性发病率高于男性。年轻女性由于自身免疫调节等因素相对更易发生Graves病相关的甲亢。生活方式方面,长期精神压力过大可能是诱发因素之一,长期高压力状态下,人体的神经-内分泌-免疫调节平衡被打破,增加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生风险。
临床表现:患者通常会出现怕热、多汗、多食易饥、体重减轻、心悸、手抖、烦躁易怒、突眼等症状。甲状腺多呈弥漫性肿大。
甲状腺功能减退症
发病机制:可由多种原因引起,如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如桥本甲状腺炎)导致甲状腺组织被自身抗体攻击而受损,甲状腺激素合成减少;甲状腺手术切除过多甲状腺组织、放射性碘治疗后甲状腺组织被破坏等也可引起甲减。
年龄与性别因素:各年龄段均可发病,中老年人群相对高发,女性发病率高于男性。中老年女性由于机体代谢功能逐渐减退,且自身免疫相关疾病的发生率相对较高,更易出现甲状腺功能减退。生活方式上,缺乏碘摄入或碘摄入过量等都可能影响甲状腺功能,例如长期居住在碘缺乏地区而未补充足够碘剂,易引发甲减。
临床表现:患者可能出现畏寒、乏力、嗜睡、记忆力减退、体重增加、便秘、皮肤干燥粗糙、心率减慢等症状,严重者可出现黏液性水肿昏迷等危重症情况。
甲状腺结节
发病机制:甲状腺结节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包括遗传因素、碘摄入异常(碘缺乏或碘过量)、放射性接触、自身免疫等。例如,有甲状腺结节家族史的人群,其发病风险相对较高;长期碘摄入不足会使甲状腺代偿性增生,增加结节形成的概率。
年龄与性别因素:各个年龄段均可发现甲状腺结节,但中年女性相对更常见。女性由于内分泌系统相对复杂,在激素水平变化等因素影响下,更易出现甲状腺结节相关问题。生活方式中,长期暴露于辐射环境下,如儿童期颈部接受过放射性治疗等,会显著增加甲状腺结节的发生风险。
临床表现:多数甲状腺结节患者无明显症状,常在体检超声检查时发现。结节较大时可能会出现压迫症状,如压迫气管引起呼吸困难、压迫食管引起吞咽困难等。部分结节可能为恶性,需要进一步通过穿刺活检等检查明确性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