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腿酸痛是怎么回事?
一、生理性因素
(一)运动相关
1.运动过量
-当进行长时间或高强度运动时,比如长跑、登山等,腿部肌肉会进行无氧呼吸,产生乳酸。乳酸在腿部肌肉堆积,就会导致两腿酸痛。例如,一个平时很少运动的人突然进行了一次较长距离的徒步旅行,之后可能会出现两腿明显酸痛的情况。这种情况在年轻人中较为常见,尤其是那些突然增加运动量的人群。
-对于儿童来说,如果进行了过度的玩耍或运动,也可能出现两腿酸痛。儿童的肌肉和骨骼还在发育阶段,过度运动更容易导致乳酸堆积。
2.肌肉疲劳
-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如久站、久坐后,腿部肌肉持续处于紧张状态,也会引起酸痛。比如教师长时间站立授课后,腿部肌肉疲劳,会出现两腿酸痛。不同年龄段人群都会出现这种情况,年轻人长时间站立工作,老年人长时间久坐后起身也可能出现类似情况。
二、病理性因素
(一)骨骼肌肉系统疾病
1.关节炎
-骨关节炎:多见于中老年人,是一种关节软骨磨损、骨质增生等退变引起的疾病。膝关节骨关节炎较为常见,患者会出现膝关节疼痛、肿胀,随着病情发展,可能会累及双腿,导致两腿酸痛。例如,50岁以上的人群,由于关节软骨逐渐退化,患骨关节炎的风险增加,会出现两腿酸痛等症状。
-类风湿关节炎: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可累及双腿关节。患者除了两腿关节疼痛、肿胀外,还可能伴有晨僵现象,即早晨起床时关节僵硬、活动受限,之后症状逐渐缓解。这种疾病在任何年龄段都可能发生,但以中青年女性较为多见。
2.腰椎疾病
-腰椎间盘突出症:当腰椎间盘退变、纤维环破裂,髓核突出压迫神经根时,可引起下肢放射性疼痛、麻木、酸痛等症状。如果突出的椎间盘压迫到支配双腿的神经,就会导致两腿酸痛。例如,长期从事重体力劳动的人群、久坐办公室缺乏运动的人群都容易患腰椎间盘突出症,出现两腿酸痛等症状。中老年人由于腰椎退变,也是高发人群。
-腰椎管狭窄症:腰椎管狭窄会导致椎管内空间变小,压迫马尾神经或神经根,引起下肢疼痛、麻木、间歇性跛行等症状。患者行走一段距离后,两腿会出现酸痛、无力等症状,需要休息后才能继续行走。这种疾病在老年人中较为常见,随着年龄增长,腰椎管狭窄的发生率增加。
3.骨质疏松
-多见于老年人,尤其是绝经后的女性和老年男性。骨质疏松时,骨密度降低,骨骼脆性增加,患者会出现全身骨痛,包括两腿酸痛。例如,60岁以上的老年人,由于雌激素水平下降(女性)或身体机能衰退(男性),容易发生骨质疏松,出现两腿酸痛等症状。
(二)血管性疾病
1.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
-由于下肢动脉粥样硬化,血管狭窄或闭塞,导致下肢血液供应不足。患者会出现下肢发凉、麻木、酸痛等症状,尤其是在行走一段距离后,两腿酸痛明显,休息后可缓解,即间歇性跛行。这种疾病多见于中老年人,尤其是有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基础疾病的人群。
2.深静脉血栓形成
-多发生于长期卧床、术后、下肢活动减少的人群。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后,会导致下肢静脉回流受阻,引起下肢肿胀、疼痛、酸痛等症状。例如,大手术后的患者,由于长时间卧床,血液流速减慢,容易形成深静脉血栓,出现两腿酸痛等症状。这种情况在各个年龄段都可能发生,但术后患者和长期卧床者风险较高。
(三)其他系统疾病
1.低钾血症
-血钾浓度低于正常范围时,可引起肌肉无力、酸痛等症状,包括两腿肌肉。常见于长期禁食、腹泻、呕吐、大量出汗等导致钾丢失过多的人群,也可见于一些内分泌疾病引起钾代谢紊乱的患者。例如,长期腹泻的患者,如果没有及时补充钾元素,可能会出现低钾血症,导致两腿酸痛。各个年龄段都可能发生,尤其是有上述诱因的人群。
2.感染性疾病
-某些病毒感染,如流感病毒感染后,患者可能会出现全身肌肉酸痛,包括两腿酸痛。此外,一些细菌感染引起的全身感染性疾病,也可能导致肌肉酸痛。例如,流感患者除了有发热、咳嗽等症状外,还可能出现两腿酸痛。这种情况在儿童和老年人中较为常见,因为他们的免疫力相对较低,更容易受到病毒或细菌感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