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龈萎缩牙缝变大怎么回事
一、牙龈萎缩牙缝变大的原因
1.牙周疾病
-牙周炎:是导致牙龈萎缩牙缝变大的最常见原因。菌斑、牙石等局部刺激因素长期存在,会引发牙周组织的慢性炎症。炎症会使牙龈红肿、出血,进而破坏牙周膜和牙槽骨,导致牙龈逐渐萎缩,牙槽骨吸收,牙缝就会逐渐变大。例如,有研究表明,牙周炎患者中约有一定比例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牙龈萎缩和牙缝增大情况,菌斑堆积量与牙龈炎症及牙槽骨吸收程度呈正相关。在不同年龄段人群中,牙周炎引发牙龈萎缩牙缝变大的概率有所不同,一般随着年龄增长,牙周组织的抵抗力下降,更容易受到牙周炎的影响。对于儿童,如果存在不良口腔卫生习惯,也可能在青少年时期就出现轻度的牙周炎症相关牙龈问题,但相对成年人概率较低;女性在生理期、孕期等特殊时期,由于体内激素水平变化,会加重牙周组织对局部刺激的反应,可能使原本轻微的牙周炎相关牙龈萎缩牙缝变大情况加重。
-牙龈炎:如果牙龈炎没有得到及时治疗,炎症进一步发展也可能导致牙龈萎缩。牙龈炎主要是牙龈组织的炎症,表现为牙龈红肿、易出血等,若长期不处理,炎症会向深部牙周组织蔓延,破坏牙周支持组织,引起牙龈萎缩和牙缝变大。
2.刷牙方法不当
-横刷法刷牙:很多人习惯采用横刷法刷牙,这种不正确的刷牙方式会对牙龈和牙齿颈部造成损伤。横刷法会使牙刷刷毛直接摩擦牙龈边缘,长期下来会导致牙龈退缩。例如,长期采用横刷法刷牙的人群,在一定时间后可能观察到牙龈有萎缩迹象,牙缝也会逐渐显现。不同年龄人群中,青少年由于正处于牙齿发育阶段,若刷牙方法不当,更容易出现牙龈问题;女性如果注重美观,可能更关注牙齿表面清洁,若刷牙方法错误,也较易引发牙龈萎缩牙缝变大;有不良生活习惯,如刷牙用力过大的人群,不管年龄性别,都更易因横刷法等不当刷牙方式导致牙龈萎缩牙缝变大。
3.不良修复体
-不合适的假牙等修复体:如果制作的假牙不合适,比如假牙的边缘不贴合、高度不合适等,会对牙龈造成持续的机械刺激,导致牙龈萎缩。例如,一些患者安装假牙后,由于假牙与牙龈组织的适配问题,会出现牙龈红肿、萎缩,进而使牙缝变大。不同年龄段人群安装假牙后出现这种情况的概率不同,老年人由于口腔组织的生理性退变,安装假牙后更需要精细适配,否则更容易出现牙龈问题;儿童一般较少涉及假牙修复情况,但如果是特殊的牙科修复情况,也需要特别注意修复体的适配性;女性在孕期、哺乳期等特殊时期,口腔组织可能会有一定变化,安装假牙时也需要充分考虑这些因素,以避免因修复体不合适导致牙龈萎缩牙缝变大。
4.年龄因素
-生理性牙龈萎缩: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体的各个组织都会出现生理性退变,牙周组织也不例外。牙龈会逐渐发生生理性萎缩,表现为牙龈边缘位置退缩,牙缝可能会有一定程度的变大。一般30岁以后,牙龈萎缩的情况会逐渐有所显现,且随着年龄增加,萎缩程度可能会逐渐加重。不同性别在年龄相关牙龈萎缩上没有本质差异,但女性在一些特殊生理阶段,如更年期,由于激素水平变化,可能会加速生理性牙龈萎缩的进程,使牙缝变大情况更明显。
5.遗传因素
-先天性牙龈发育异常:某些人可能存在先天性牙龈发育异常的情况,这也会导致牙龈萎缩牙缝变大。例如,遗传因素导致牙龈组织本身的结构和功能存在缺陷,使得牙龈更容易出现萎缩。在家族中有牙龈萎缩相关遗传病史的人群中,后代出现牙龈萎缩牙缝变大的概率相对较高。不同年龄段人群中,若存在遗传因素,可能在较年轻时就会表现出牙龈萎缩牙缝变大的情况,儿童时期如果发现家族中有相关遗传史,家长应更加关注孩子的口腔健康,定期进行口腔检查;女性如果携带相关遗传基因,在孕期等特殊时期,由于身体内环境变化,可能会使遗传相关的牙龈问题更早或更严重地表现出来。
6.不良习惯
-吸烟:吸烟是一个重要的不良因素。烟草中的有害物质会影响牙龈的血液循环和营养供应,还会抑制成纤维细胞的活性,阻碍牙龈组织的修复,从而导致牙龈萎缩。有研究显示,吸烟者患牙周疾病的概率明显高于非吸烟者,且牙龈萎缩的程度往往更严重,牙缝变大的情况也更常见。不同年龄人群中,吸烟者随着烟龄的增加,牙龈萎缩和牙缝变大的风险都会增加;女性吸烟者在孕期吸烟,除了自身牙龈问题加重外,还可能影响胎儿的口腔发育环境;儿童虽然一般不吸烟,但如果生活在吸烟环境中,也可能受到二手烟的不良影响,增加未来出现牙龈问题的风险。
-用力剔牙:经常用力剔牙会损伤牙龈乳头,导致牙龈退缩。比如,用牙签等工具用力剔牙时,会使牙龈乳头受到机械性损伤,长期如此就会引起牙龈萎缩,牙缝变大。不同年龄人群中,年轻人如果有频繁用力剔牙的习惯,更容易出现牙龈问题;女性可能更注重牙齿间的清洁,若存在用力剔牙的习惯,也较易引发牙龈萎缩牙缝变大;有不良口腔清洁习惯,喜欢用力剔牙的人群,不管年龄性别,都面临牙龈萎缩牙缝变大的风险。
二、牙龈萎缩牙缝变大的预防与应对
1.保持良好口腔卫生
-正确刷牙:应采用正确的巴氏刷牙法,将牙刷与牙长轴呈45度角指向根尖方向,按照牙龈-牙交界区,使刷毛一部分进入龈沟,一部分铺于龈缘上,尽可能伸入邻间隙内,用轻柔压力使刷毛在原位进行前后方向短距离的水平颤动,每次颤动4-5次,颤动时牙刷移动约1mm,每次只刷2-3颗牙齿,然后将牙刷移至下一组牙齿,重复上述动作。每天早晚各刷牙一次,每次刷牙时间不少于3分钟。不同年龄人群中,儿童需要在家长帮助下学习正确刷牙方法,家长要监督其刷牙时间和质量;青少年时期是培养正确刷牙习惯的关键阶段,要引导其养成良好口腔卫生习惯;女性在孕期等特殊时期,更要注意保持正确刷牙,因为激素变化可能加重口腔问题;老年人由于手部灵活性下降等原因,可以选择合适的电动牙刷等辅助工具来帮助正确刷牙。
-使用牙线或间隙刷:每天使用牙线或间隙刷清洁牙齿邻面。对于牙缝较大的人群,牙线可以更好地清理牙齿邻面的食物残渣和菌斑。儿童在家长帮助下学习使用牙线,选择适合儿童的细牙线;青少年可以自主使用牙线来保持牙齿邻面清洁;女性在特殊时期或日常都可以通过使用牙线等工具来维护口腔卫生;老年人如果手部操作不便,可以选择带有辅助装置的牙线或间隙刷。
2.定期口腔检查
-成年人:一般每6-12个月进行一次口腔检查和洗牙。通过口腔检查可以早期发现牙周疾病等问题,洗牙可以清除牙齿表面的菌斑、牙石等刺激因素,预防牙龈萎缩和牙缝变大。不同年龄段成年人中,30岁以上人群由于牙周组织开始有一定退变,更要注重定期检查;女性在孕期前后、更年期等特殊时期,要增加口腔检查频率,因为这些时期口腔环境易发生变化;有吸烟、患有糖尿病等基础疾病的成年人,更要缩短口腔检查间隔时间,因为这些因素会增加牙周疾病的发生风险。
-儿童:从第一颗乳牙萌出开始,就应定期进行口腔检查,一般每半年一次。早期发现儿童口腔问题,如乳牙期的不良习惯等,及时干预,预防未来出现牙龈萎缩牙缝变大等问题。儿童时期是口腔发育的关键阶段,早期口腔检查可以保障牙齿和牙龈的健康发育。
3.纠正不良习惯
-改变刷牙方式:摒弃横刷法,采用正确的巴氏刷牙法,如前文所述。不同年龄人群都要认识到正确刷牙的重要性,儿童由家长监督纠正刷牙方式;青少年自主纠正不良刷牙习惯;女性和老年人也都要根据自身情况调整刷牙方式,以保护牙龈和牙齿。
-戒除不良嗜好:吸烟者应尽量戒烟,减少烟草对牙龈的损害;避免用力剔牙,选择合适的口腔清洁工具,如使用软毛牙刷等。不同年龄人群中,戒烟对各年龄段人群的牙龈健康都有益处,儿童要避免接触吸烟环境,青少年要认识到吸烟的危害,女性和老年人更要为了自身口腔健康和全身健康戒除不良嗜好。
4.及时处理口腔问题
-一旦发现牙龈炎、牙周炎等口腔问题,要及时就医治疗。对于牙周炎等疾病,可能需要进行系统的牙周治疗,如龈上洁治、龈下刮治、牙周手术等。不同年龄人群在治疗牙周疾病时,要根据自身身体状况和口腔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儿童患有牙周相关问题时,要特别注意治疗过程中的舒适性和安全性;女性在孕期等特殊时期治疗口腔疾病要告知医生自身情况,选择对胎儿影响较小的治疗方法;老年人治疗时要考虑全身健康状况,如是否有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疾病,选择合适的治疗时机和方法。
5.修复体的合理制作与维护
-安装假牙等修复体时要确保修复体适配良好。如果发现修复体不合适,要及时就医调整或重新制作。不同年龄人群安装修复体后都要定期检查修复体与牙龈的适配情况,儿童一般较少涉及假牙修复,但如果有特殊情况,要严格遵循儿童口腔修复的安全原则;女性在孕期、哺乳期等特殊时期,口腔组织可能会有变化,安装修复体后要更密切关注;老年人安装假牙后要注意维护,定期到口腔科检查修复体情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