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b超可以查出什么
子宫B超可查出的情况
子宫形态结构
-子宫大小:通过B超可以测量子宫的长、宽、厚径线,了解子宫是否在正常范围内。成年女性正常子宫长约7-8cm,宽4-5cm,厚2-3cm。对于不同年龄阶段的女性,子宫大小会有差异,青春期前子宫尚未发育成熟,体积较小;育龄期女性子宫发育到正常大小,绝经后子宫会逐渐萎缩变小。例如,青春期少女如果子宫明显小于正常范围,可能提示子宫发育不良等问题;而绝经后女性子宫萎缩不明显,需排查是否有异常情况。
-子宫位置:能确定子宫是前位、中位还是后位。一般来说,大多数女性子宫为前位,但这属于正常变异情况。如果子宫位置异常,如极度后位可能会引起一些经期不适等症状,通过B超可清晰判断其位置情况。
-子宫肌层病变:
-子宫肌瘤:B超是诊断子宫肌瘤的常用且重要的方法。可以明确肌瘤的数目、大小、部位以及肌瘤与子宫肌层的关系等。例如,能看到肌瘤是单发还是多发,是位于黏膜下、肌壁间还是浆膜下。黏膜下肌瘤可能引起月经改变等症状,肌壁间肌瘤如果较大可能会压迫周围组织,浆膜下肌瘤向外突出,通过B超可准确显示其形态等特征。
-子宫腺肌病:表现为子宫肌层不均匀增厚,尤其是后壁多见,B超下可见子宫肌层内有不均匀的回声增强区,有时还能看到子宫肌层内有小的液性暗区等改变。对于有经量增多、进行性痛经等症状的女性,B超有助于诊断子宫腺肌病。不同生育年龄的女性,患子宫腺肌病的情况不同,育龄期女性相对更易患,而绝经后女性较少新发,但如果绝经后女性出现子宫腺肌病相关症状,也可通过B超排查。
宫腔内情况
-子宫内膜病变:
-子宫内膜厚度:不同月经周期阶段子宫内膜厚度不同,增殖期子宫内膜逐渐增厚,分泌期进一步增厚,月经前期达最厚,随后脱落。通过B超测量子宫内膜厚度,可辅助判断月经不调等情况的原因。例如,子宫内膜过厚可能提示子宫内膜增生、子宫内膜息肉或怀孕等情况;子宫内膜过薄可能与内分泌失调、宫腔操作史导致的宫腔粘连等有关。对于有月经紊乱的女性,如青春期少女月经紊乱可能与内分泌不成熟导致的子宫内膜厚度异常有关,育龄期女性月经紊乱需排查子宫内膜病变等情况。
-子宫内膜息肉:表现为宫腔内单个或多个高回声团,边界清晰,可位于宫腔任何部位。B超可初步发现子宫内膜息肉,对于有异常子宫出血等症状的女性,子宫内膜息肉是常见原因之一,通过B超可初步筛查,必要时进一步做宫腔镜检查明确诊断。
-宫腔内异物:如人流术后残留的胚胎组织、避孕环的位置等。B超可以清晰看到宫腔内是否有异常的强回声团等异物存在,对于有宫腔操作史且出现阴道不规则出血等情况的女性,可通过B超排查宫腔内是否有异物残留。例如,人流术后阴道出血时间长,B超可查看宫腔内是否有残留组织。
子宫附件情况
-卵巢情况:
-卵巢大小:正常卵巢大小约4cm×3cm×1cm,不同年龄阶段卵巢大小有差异,青春期前卵巢较小,未见明显卵泡;育龄期卵巢有周期性变化,有卵泡发育、排卵等;绝经后卵巢萎缩变小,B超下很难看到正常卵泡。通过B超测量卵巢大小,可判断卵巢是否正常。例如,育龄期女性卵巢增大伴疼痛等症状,需排查是否有卵巢囊肿、卵巢炎症等情况;绝经后女性卵巢增大则需警惕卵巢肿瘤等病变。
-卵巢囊肿:可发现卵巢内的囊性肿物,能判断囊肿的大小、形态、囊壁情况等。卵巢囊肿有生理性和病理性之分,生理性囊肿如卵泡囊肿、黄体囊肿等,多在月经干净后缩小或消失;病理性囊肿如卵巢浆液性囊腺瘤、黏液性囊腺瘤等则持续存在或逐渐增大。不同年龄女性卵巢囊肿的好发情况不同,青春期女性卵巢囊肿需排查是否为生理性,育龄期女性卵巢囊肿需综合考虑其性质,绝经后女性卵巢囊肿多为病理性,需高度警惕恶性可能。
-输卵管情况:B超一般能间接观察输卵管情况,如输卵管是否有积水等。输卵管积水时,可在附件区看到迂曲的管状无回声区,边界较清晰。但对于输卵管是否通畅等情况,B超不是最主要的检查方法,通常需结合输卵管造影等检查,但B超可作为初步筛查手段。例如,对于有不孕病史的女性,B超发现附件区有异常的管状无回声区,需进一步排查输卵管积水等影响受孕的因素。不同生育状况的女性,输卵管情况不同,有过盆腔炎症等病史的女性更容易出现输卵管病变,通过B超可初步提示相关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