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一组发病率高、机制复杂的非器质性睡眠与觉醒障碍
常表现为睡眠时间异常、慢性失眠、睡眠-觉醒节律异常及睡眠中的异常行为等
由心理因素、生物因素、环境因素及社会因素等多种因素引起
可以采取心理治疗、药物治疗和中医治疗的方法
金牌医生
内侧中
根据DSM-5美国精神疾病诊断手册(The Diagnostic and Statistical Manual of Mental Disorders)对较为常见的几种睡眠障碍的诊断标准为:
A.主诉对睡眠数量或质量不满意,伴有下列1项或更多相关症状:
入睡困难(儿童可以表现为在没有照料者的干预下入睡困难)。
维持睡眠困难,其特征表现为频繁地觉醒或醒后再入睡困难(儿童可以表现为在没有照料者的干预下再入睡困难)。
早醒,且不能再入睡。
B.该睡眠障碍引起有临床意义的痛苦,或导致社交、职业、教育、学业、行为或其他重要功能方面的损害。
C.每周至少出现3晚睡眠困难。
D.至少3个月存在睡眠困难。
E.尽管有充足的睡眠机会,仍出现睡眠困难。
F.失眠不能用其他睡眠-觉醒障碍来更好地解释,也不仅仅出现在其他睡眠-觉醒障碍的病程中(例如发作性睡病、与呼吸相关的睡眠障碍、昼夜节律睡眠-觉醒障碍、异常睡眠)。
G.失眠不能归因于某种物质,如滥用的毒品、药物的生理效应。
H.共存的精神障碍和躯体疾病不能充分解释失眠的主诉。
A.尽管主要睡眠周期持续至少7小时,自我报告的过度睡眠(嗜睡)至少有下列1项症状:
在同一天内反复睡眠或陷入睡眠之中。
过长的主要的睡眠周期每天超过9小时,仍然感到休息不好(即感到精力不足)。
突然觉醒后难以完全清醒。
B.过度嗜睡每周至少出现3次,持续至少3个月。
C.过度嗜睡伴有显著的痛苦,或导致认知、社交、职业或其他重要功能方面的损害。
D.过度嗜睡不能用其他睡眠障碍来更好地解释,也不仅仅出现在其他睡眠障碍的病程中(例如发作性睡病、与呼吸相关的睡眠障碍、昼夜节律睡眠-觉醒障碍或异常睡眠)。
E.该过度嗜睡不能归因于某种物质,如滥用的毒品、药物的生理效应。
F.共存的精神和躯体障碍不能充分解释过度嗜睡的主诉。
A.在同一天内反复地不可抗拒地需要睡眠、陷入睡眠或打盹。在过去3个月内必须每周出现至少3次。
B.存在下列至少1项症状:
猝倒发作,定义为下面的(a)或(b),每月至少出现几次:
a.长期患病的个体中,短暂(数秒到数分钟)发作性双侧肌张力丧失,但维持清醒状态,可以通过大笑或开玩笑诱发;
b.儿童或个体在发生的6个月内,自发地扮鬼脸或下颌脱落发作,伴吐舌或全面肌张力减退,且无任何明显的情绪诱因。
下丘脑分泌素缺乏,采用脑脊液(CSF)测定下丘脑分泌素-1免疫反应值(使用相同的测定法,小于或等于健康受试者三分之一的数值,或者小于或等于110皮克/毫升)。脑脊液的下丘脑分泌素-1测试水平低,不是在急性脑损伤、炎性反应或感染的背景下观察到。
夜间多导睡眠图呈现出快速眼动(REM)睡眠潜伏期小于或等于15分钟,或多次睡眠潜伏期测试显示平均睡眠潜伏期小于或等于8分钟,以及2次或更多次的睡眠发作REM期。
A.反复发作的从睡眠中不完全觉醒,通常出现在主要睡眠周期的前三分之一,伴有下列任1项症状。
睡行:反复发作的睡觉时从床上起来和走动。睡行时,个体面无表情、目不转睛;对于他人与他/她沟通的努力相对无反应;唤醒个体存在巨大的困难。
夜惊:反复发作的从睡眠中突然惊醒,通常始于恐慌的尖叫。每次发作时有强烈的恐惧感和自主唤醒的体征,如瞳孔散大、心动过速、呼吸急促、出汗。发作时个体对于他人安慰的努力相对无反应。
B.没有或很少(如只有一个视觉场景)梦境能被回忆起来。
C.存在对发作的遗忘。
D.此发作引起有临床意义的痛苦,或导致社交、职业或其他重要功能方面的损害。
E.该障碍不能归因于某种物质,如滥用的毒品、药物的生理效应。
F.共存的精神和躯体障碍不能解释睡行或夜惊的发作。
A.反复出现的延长的极端烦躁和能够详细记忆的梦,通常涉及努力避免对生存、安全或躯体完整性的威胁,且一般发生在主要睡眠期的后半程。
B.从烦躁的梦中觉醒,个体能够迅速恢复定向和警觉。
C.该睡眠障碍引起有临床意义的痛苦,或导致社交、职业或其他重要功能方面的损害。
D.梦魇症状不能归因于某种物质,如滥用的毒品、药物的生理效应。
E.共存的精神和躯体障碍不能充分地解释烦躁梦境的主诉。
A.移动双腿的冲动,通常伴有对双腿不舒服和不愉快的感觉反应,表现为下列所有特征:
移动双腿的冲动,在休息或不活动时开始或加重。
移动双腿的冲动,通过运动可以部分或完全缓解。
移动双腿的冲动,在傍晚或夜间比日间更严重,或只出现在傍晚或夜间。
B.诊断标准A的症状每周至少出现3次,持续至少3个月。
C.诊断标准A的症状引起显著的痛苦,或导致社交、职业、教育、学业、行为或其他重要功能方面的损害。
D.诊断标准A的症状不能归因于其他精神障碍或躯体疾病(如关节炎、下肢水肿、周围缺血、下肢痉挛),也不能用行为状况来更好地解释(如体位性不适、习惯性脚打拍)。
E.此症状不能归因于滥用的毒品、药物的生理效应(如静坐不能)。
该量表共有10个条目,分别评价了被试者1个月内睡眠时间不足、睡眠质量不高、睡眠不足或觉醒不够、睡眠时间、入睡困难、睡眠不稳、早醒、多梦或梦魇、夜惊、服药情况、睡眠态度和失眠后生理心理反应等10种失眠相关症状及严重程度。
每个项目分1~5分,共5级评分,评分越高,症状越严重。最低得分10分,最高50分。
该量表对全国不同地区、不同职业及教育水平的共13273名正常人的睡眠进行标准化评定,取得不同年龄段常模。
在国内研究中一般认为,单项评分≥3分和(或)总分≥23分被认为高分特征,认为存在睡眠相关问题。
{"description":"国际专业量表","guide_page":true,"id":100044,"title":"Epworth嗜睡量表(ESS)"}
Epworth 嗜睡量表又称Epworth日间多睡量表。用来评定白天过度瞌睡状态。嗜睡可以通过Epworth嗜睡量表作出半客观的评定,评分一共有24分。
评分>6分提示瞌睡。
评分>11分则表示过度瞌睡。
评分>16分提示有危险性的瞌睡。
如果一个到医院看病的患者有无法解释的瞌睡或疲劳,应该到睡眠专科或神经、呼吸、精神科去做进一步的检查,以明确诊断和治疗措施。不过,变换工作和由于任何原因引起的总睡眠时间不足,也会影响这一评分。
是一种快速、简便的评价警觉的一种工具。通过记录全天不同时间的"嗜睡程度"来发现患者的警觉模式。量表分为7个分值等级,患者按照自己的感觉对此进行评分。
它操作简单并可反复进行。有研究表明,该量表得分越高,提示病情越重。SSS表可用于初筛诊断,也为患者进一步确诊提供帮助。
一般的抑郁症患者常伴有失眠等睡眠问题,常表现为整夜不能深睡且有多次觉醒、早醒,夜间烦躁,白天感疲乏、淡漠。
抑郁症患者的情绪症状更为明显、突出,睡眠障碍患者通常无严重的抑郁情绪。
焦虑症患者的特点为入睡困难,躺在床上担忧问题。睡眠多为间断性,常伴有不愉快的梦境体验,可有夜惊或梦魇。
焦虑症患者的情绪症状更为明显、突出,睡眠障碍患者通常无严重的焦虑情绪。
急性发作期常有失眠及频繁惊醒,精神检查有错觉、幻觉、思维异常等精神症状。
睡眠障碍患者不存在幻觉、妄想等精神病性症状。
躯体疾病所致发热、疼痛、心肺功能不全等症状,或药物等可引起失眠。失眠常发生于躯体疾病之后,并与躯体疾病症状的出现或服用药物在时间上有联系,随着症状的好转或停用有关药物,失眠可以好转。
环境因素性失眠常有生活或工作环境的变化作为诱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