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岁宝宝怎样判断自闭症

观察社交互动方面的表现
1.眼神交流:正常2岁宝宝在与他人交流时,会有较多的眼神接触。而自闭症宝宝往往存在眼神交流异常,比如很少主动与他人进行目光对视,或者在交流过程中回避眼神。例如研究发现,自闭症儿童在12-24月龄时,眼神注视他人脸部的时间明显少于正常儿童。
2.对他人的反应:正常宝宝会对他人的呼唤有积极回应,比如听到自己名字会转头等。但自闭症宝宝可能对他人的呼唤缺乏反应,叫其名字时无动于衷。另外,正常宝宝会对他人的表情、动作等有模仿等互动行为,而自闭症宝宝这种互动行为较少,比如不会模仿大人简单的挥手、拍手等动作。
关注语言发展情况
1.语言发育里程碑:2岁宝宝通常已经能说一些简单的词汇,并且能理解一些简单的指令。自闭症宝宝往往在语言发育上落后,可能到2岁还不会说简单的词句,或者语言发展出现倒退现象。比如正常2岁宝宝能说“爸爸”“妈妈”等简单称呼,还能说“抱抱”等表达需求的词汇,而自闭症宝宝可能到这个年龄还没有这些基本语言表达。
2.语言使用方式:正常宝宝会用语言来表达自己的需求、情感等。但自闭症宝宝语言使用可能比较特殊,比如重复使用某些词汇或句子,没有正常的交流性语言。例如刻板地重复说一句话,而不是根据情境进行正常的交流对话。
留意行为模式特点
1.刻板行为:自闭症宝宝常出现刻板重复的行为,比如反复拍手、摇晃身体、旋转物品等。这种刻板行为会持续出现,而且很难被打断。研究表明,约30%-40%的自闭症儿童在2-3岁时就会表现出刻板运动行为。
2.对环境变化的反应:正常宝宝虽然可能对环境变化有一定反应,但自闭症宝宝往往对环境变化非常敏感和抗拒。比如固定的物品摆放位置改变、日常活动顺序变化等,都会引起他们强烈的情绪反应,如大哭大闹等。
进行专业评估
如果家长对宝宝是否患有自闭症存在疑虑,应及时带宝宝到专业的医疗机构进行评估。专业的医生和治疗师会通过标准化的评估工具,如儿童自闭症评定量表(CARS)等,结合宝宝的发育史、临床表现等多方面因素进行综合评估,以准确判断宝宝是否患有自闭症。温馨提示:家长在发现宝宝可能存在上述异常表现时,不要自行盲目判断,应及时寻求专业医疗人员的帮助,因为早期发现和干预对于自闭症宝宝的预后非常重要,不同年龄阶段的干预措施和效果有所不同,2岁是早期干预的关键时期之一,专业评估能为后续的干预提供准确依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