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心理变态的表现有哪些

心理变态也被称为“心理异常”“心理障碍”,指人的知觉、思维、情感、智力、意念、人格等心理因素出现异常表现。
心理变态有多种呈现形式,依据不同标准或严重程度可分类。按心理过程或症状可分为感觉障碍、知觉障碍、注意障碍、记忆障碍、思维障碍、情感障碍、意志障碍、行为障碍、意识障碍、智力障碍、人格障碍等。
相关症状在患者身上通常并非孤立存在,而是由多种症状伴随出现并形成一定综合征和症状群,常见的如下:
一、幻觉-妄想综合征:以幻觉和妄想同时出现构成疾病的主要临床表现。
1.幻觉是一种虚幻的知觉体验,没有相应的客观刺激作用于感官。
2.妄想是一种病理性的信念,不符合事实且难以通过理性说服纠正。
二、精神自动综合征:在意识清晰情况下,出现假性幻觉、被动体验和各种妄想组合成的复杂临床综合征。
1.假性幻觉与真性幻觉类似,但患者知道它并非真实存在。
2.被动体验包括思维被夺、思维插入等异常感受。
三、疑病综合征:过分关注自身健康,坚信自己患了某些实际不存在的疾病,对微小症状和体征过度夸大,整日焦虑紧张。
1.患者会反复就医检查,但结果往往正常。
2.这种过度担忧严重影响日常生活。
四、紧张综合征:由木僵、蜡样卷曲、违拗、被动服从、刻板动作、刻板言语、模仿动作、模仿言语、作态和紧张兴奋等症状组成的综合征。
1.木僵表现为肢体僵硬、不语不动。
2.蜡样卷曲指肢体可任人摆布成特殊姿势并长时间维持。
五、情感综合征:以情感增强或减弱为主要表现,分为躁狂综合征和抑郁综合征。
1.躁狂综合征表现为情绪高涨、活动增多等。
2.抑郁综合征则表现为情绪低落、兴趣减退等。
六、强迫状态:由强迫观念、强迫情绪和强迫动作构成的强迫症状群。
1.强迫观念如反复出现的想法、冲动等。
2.强迫动作如反复洗手、检查等。
心理变态的治疗:
目前临床上心理变态的治疗主要有心理治疗和精神药物治疗。
心理治疗是矫正变态心理的基本方法,临床上常用的基本疗法有精神分析疗法、认知行为疗法、森田疗法、正面疗法、人本主义疗法等。精神药物治疗对幻觉、妄想等精神病性障碍以及躁狂抑郁症、焦虑症等情感障碍,都有显著治疗效果,常用药物有氯丙嗪、氟哌啶醇、卡马西平、丙戊酸钠等。
总之,心理变态是一种复杂的心理现象,需要综合多种方法进行治疗和干预,同时要在专业医生指导下进行用药和治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