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便怎么是红的为什么会这样

一、血尿的定义及常见原因
小便呈红色最常见的原因是血尿,即尿液中红细胞数量异常增多。导致血尿的原因众多,可分为肾小球源性血尿和非肾小球源性血尿。
肾小球源性血尿:
-原发性肾小球疾病:如急性肾小球肾炎,多见于儿童及青少年,常因链球菌感染等诱发,发病前多有上呼吸道感染等前驱症状,病理上可见肾小球细胞增生等改变;慢性肾小球肾炎可发生于各个年龄段,病情迁延,病理表现为肾小球不同程度的硬化等;IgA肾病是最常见的原发性肾小球肾炎,好发于儿童和青少年,多数患者发病前有上呼吸道感染等诱因,以反复发作的肉眼血尿或镜下血尿为特点,病理检查以肾小球系膜区IgA沉积为特征。
-继发性肾小球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性肾炎,好发于育龄女性,患者除了有血尿表现外,还常伴有发热、面部红斑、关节痛等多系统受累表现,实验室检查可发现自身抗体等异常;过敏性紫癜性肾炎,常见于儿童及青少年,发病前1-3周常有上呼吸道感染史,表现为皮肤紫癜、关节肿痛、腹痛及血尿等。
非肾小球源性血尿:
-泌尿系统感染:各个年龄段均可发生,儿童及女性相对多见。细菌等病原体感染泌尿系统,引起尿道、膀胱、肾盂等部位黏膜充血、水肿,容易导致红细胞渗出,从而出现血尿,常伴有尿频、尿急、尿痛等尿路刺激症状,如急性膀胱炎在女性中较为常见,尤其是新婚女性、绝经后女性等。
-泌尿系统结石:可见于各个年龄段,不同结石成分好发人群略有差异。肾结石、输尿管结石等可损伤泌尿系统黏膜引起出血,导致血尿,疼痛是其另一主要症状,疼痛程度因结石大小、部位等不同而异,如输尿管结石可引起肾绞痛,疼痛较为剧烈。儿童泌尿系统结石相对少见,但也有发生,常与代谢异常、尿路梗阻等因素有关。
-泌尿系统肿瘤:多见于中老年人,如膀胱癌,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主要表现为无痛性肉眼血尿,可间歇性发作;肾癌也多见于中老年,表现为无痛性肉眼血尿、腰痛和腹部肿块等三联征,但三联征同时出现时多为晚期表现。
-外伤:如泌尿系统的挫伤、裂伤等,多有明确的外伤史,如腰部撞击伤等,除了血尿外,还可伴有局部疼痛、肿胀等表现,儿童若发生外伤,家长需密切观察是否有血尿等情况。
-药物副作用:某些药物可引起血尿,如使用环磷酰胺等化疗药物,可能会对泌尿系统黏膜产生刺激等不良反应导致血尿;还有磺胺类药物等,服用后可能通过肾脏排泄时在肾小管等部位析出结晶,损伤黏膜引起血尿。儿童使用药物时需尤其谨慎,应严格遵医嘱用药,密切关注用药后的反应。
二、不同人群血尿的特点及应对
儿童:
-原发性肾小球疾病:急性肾小球肾炎在儿童中较为典型,起病前多有链球菌感染史,除血尿外,可能伴有水肿,初期多为眼睑及面部水肿,严重时可波及全身,还可能有高血压等表现。家长应注意儿童发病前的感染情况,若儿童出现眼睑水肿、血尿等表现,需及时就医。IgA肾病在儿童中也较多见,常因上呼吸道感染等诱因出现肉眼血尿,家长要关注儿童感染后的尿液变化。
-泌尿系统感染:儿童泌尿系统感染时,除了血尿,尿频、尿急、尿痛等症状可能表述不清,婴幼儿可能表现为发热、哭闹不安、拒食等,家长需留意儿童的异常表现,及时带儿童就医进行尿液检查等。
-泌尿系统结石:儿童泌尿系统结石相对少见,但也需重视,若出现不明原因的腹痛、血尿等,要考虑结石可能,尤其是有代谢异常等基础情况的儿童。
女性:
-泌尿系统感染:女性由于解剖结构特点,尿道短而宽,容易发生泌尿系统感染,尤其是在月经期、性生活后等情况后,更易发病。除血尿外,尿频、尿急、尿痛明显,需注意个人卫生,尤其是经期卫生,性生活前后要注意清洗等。
-泌尿系统结石:女性泌尿系统结石的表现与男性类似,但在妊娠期等特殊时期,结石的处理需更加谨慎,要综合考虑胎儿等因素。
-继发性肾小球疾病:系统性红斑狼疮性肾炎在女性中好发,育龄女性要关注自身是否有红斑、关节痛等其他系统表现,若出现血尿同时伴有多系统症状,需及时排查自身免疫性疾病。
男性:
-泌尿系统肿瘤:男性膀胱癌、肾癌等肿瘤相对多见,若出现无痛性肉眼血尿,尤其是中老年男性,要高度警惕肿瘤可能,及时进行相关检查,如膀胱镜、泌尿系统超声、CT等检查。
-前列腺炎:成年男性前列腺炎也可能出现血尿等表现,常伴有尿频、尿急、尿不尽等排尿异常症状,尤其是慢性前列腺炎,病程较长,需规范治疗。
老年人:
-泌尿系统肿瘤:老年人是泌尿系统肿瘤的高发人群,无痛性肉眼血尿是常见表现,要及时进行全面检查,如膀胱镜、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等检查,排查前列腺癌、膀胱癌等肿瘤性疾病。
-泌尿系统感染:老年人免疫力相对较低,泌尿系统感染较为常见,且容易反复发作,除血尿外,尿路刺激症状可能不典型,需注意与其他疾病鉴别,同时要加强护理,预防感染复发。
三、出现血尿后的就医及检查建议
当发现小便呈红色时,应及时就医。医生通常会进行详细的病史询问,包括发病前有无感染、外伤、用药等情况,以及症状的特点,如血尿是全程血尿还是初始血尿、终末血尿等。然后会进行体格检查,如检查泌尿系统有无压痛、肿块等。还会进行相关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
实验室检查:
-尿常规:可明确尿液中红细胞数量、是否有蛋白尿等情况,初步判断血尿的来源等。
-血常规:了解有无感染、贫血等情况,如泌尿系统感染时血常规可能提示白细胞升高,贫血时血红蛋白等指标降低。
-肾功能检查:评估肾脏功能情况,如肾小球滤过率等指标,对于肾小球源性血尿等患者,肾功能可能会有相应改变。
-自身抗体等检查:对于怀疑自身免疫性疾病导致肾小球源性血尿的患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性肾炎等,需要进行自身抗体等相关检查。
影像学检查:
-泌尿系统超声:简便易行,可初步了解肾脏、输尿管、膀胱等部位有无结石、肿瘤、积水等情况,儿童及各个年龄段人群均可进行,对人体损伤小。
-CT检查:对于泌尿系统结石、肿瘤等的诊断价值较高,尤其是能更清晰地显示病变的细节,如肿瘤的大小、位置、与周围组织的关系等,但儿童需谨慎进行CT检查,尽量减少辐射暴露。
-膀胱镜检查:对于怀疑膀胱肿瘤等疾病的患者,膀胱镜检查可直接观察膀胱内情况,并可取组织进行病理检查,明确病变性质,但检查有一定创伤性。
总之,小便呈红色即血尿是一种需要引起重视的症状,其原因复杂多样,不同人群有不同的特点,出现血尿后应及时就医,进行全面检查以明确病因,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