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什么是童年情绪障碍的心理治疗

童年情绪障碍是一类心理疾病,与心理社会因素相关,包含儿童离别焦虑症、学校恐惧症、强迫症、儿童抑郁症等类型。其治疗需遵循个体化原则,治愈时间无统一标准。具体如下:
一、学校恐惧症:这是面对学习时呈现出极为消极的表现,比如学习被动、缺乏热情、上课走神无法专心等。厌学分轻、中、重三类,轻中度厌学可由家长进行针对性引导,重度厌学则需专业心理干预。
1.轻度厌学表现:孩子可能只是偶尔对学习感到厌烦,仍能基本完成学习任务。
2.中度厌学表现:孩子对学习的抵触情绪较为明显,学习成绩可能出现一定下滑。
3.重度厌学表现:孩子极度抗拒学习,甚至完全拒绝上学。
二、强迫症:患者有无法控制的重复性思维,像反复做某件事、反复开门关门等。其心理情绪状态特殊,患者知晓自身有强迫心理行为但无法解决。症状较轻患儿可由家长进行家庭引导性治疗,给予心理上的支持和鼓励,药物治疗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如西酞普兰、氟西汀等。
三、儿童抑郁症:小孩子主要表现为情绪低落、食欲下降、爱发脾气,严重时甚至会有自杀倾向。抑郁症治疗需专业心理辅导与遵循医嘱搭配药物治疗,如氟西汀、帕罗西汀等。
四、儿童离别焦虑症:幼儿或儿童因害怕与亲近的人分离而产生严重焦虑反应。要注意区分,婴幼儿面对极亲近家人分离出现焦虑表现属正常,当分离焦虑时间远超其年龄阶段通常程度才可诊断为儿童离别焦虑症。家长可培养孩子自理、自立能力,离别前提前沟通让孩子有充分心理准备,也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抗焦虑药物,如帕罗西汀、地西泮、劳拉西泮等。
在日常生活中,家长要多留意、多观察儿童情绪变化,一旦发现儿童情绪有不适,建议及时到医院就诊。若童年情绪障碍在儿童时期未得到及时治疗,病情可能延续到青春期甚至成年后,所以一旦有类似情绪障碍表现,应及时就诊,不可耽误病情。已接受治疗的患者,建议在规律治疗期间定期复查,医生会根据复查情况进行药物调整,实现个体化治疗。
总之,对于童年情绪障碍要早发现、早治疗,注重个体化治疗和定期复查,以促进患儿的康复和健康成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