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孩子胳膊上起了一片小疙瘩

一、常见原因及表现
(一)湿疹
1.发病因素:与过敏体质、皮肤屏障功能发育不完善等相关,若孩子本身是过敏体质,接触到食物过敏原(如牛奶、鸡蛋等)、吸入性过敏原(如花粉、尘螨等)或皮肤接触到刺激性物质(如某些化纤材质衣物)时易诱发。
2.皮肤表现:胳膊上可出现红斑、丘疹、水疱等多形性皮疹,急性期可能有渗出倾向,慢性期皮肤会增厚、粗糙,常伴有明显瘙痒,孩子可能会因瘙痒而搔抓,影响睡眠和日常活动,婴儿期患儿表现相对更典型,好发于头面部、四肢等部位,此阶段皮肤屏障功能弱,更易受外界因素影响。
(二)接触性皮炎
1.接触史:多有明确的接触致敏物质史,比如孩子胳膊接触了新换的化纤材质的衣物、使用了某种新的洗涤剂清洗衣物后穿着等,接触部位与皮疹分布区域基本一致。
2.皮肤表现:接触部位出现边界清楚的红斑、丘疹,严重时可出现水疱、大疱,局部有瘙痒或灼痛等不适,脱离接触物后若处理得当,皮疹可逐渐消退,但若持续接触,症状可能加重。
(三)痱子
1.环境因素:在高温、潮湿的环境下,孩子出汗较多,汗腺导管被汗液中的角质物或汗液中的其他物质堵塞,从而引发痱子。多见于夏季或炎热潮湿的环境中,孩子活动量大、出汗多的情况下更易发生。
2.皮肤表现:表现为密集分布的小丘疹或小水疱,周围有轻度红晕,好发于颈部、肘窝、腋窝、腹股沟等多汗部位,也可出现在胳膊等部位,通常在凉爽环境下,减少出汗后,皮疹会逐渐减轻。
(四)病毒感染性皮疹
1.幼儿急疹:初期多有发热症状,体温可高达39℃-40℃,发热持续3-5天后体温骤降,随后皮肤出现玫瑰色斑丘疹,多先发生于颈部和躯干,然后蔓延至面部和四肢,包括胳膊,皮疹一般1-2天内消退,无色素沉着及脱屑。
2.水痘: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初期为红色斑疹,数小时后变为丘疹并发展为疱疹,疱疹呈椭圆形,周围有红晕,疱液清亮,之后可结痂,皮疹呈向心性分布,先出现在躯干,然后扩展至面部、四肢,胳膊上也可能出现,同时伴有发热、瘙痒等症状,水痘具有传染性,需注意隔离。
二、应对及注意事项
(一)一般护理方面
1.皮肤清洁:用温水轻柔清洗孩子胳膊起疙瘩的部位,避免使用刺激性强的肥皂或沐浴露,清洗后用柔软的毛巾轻轻拍干,保持皮肤清洁干燥。对于婴儿,要注意清洗皮肤褶皱处,防止汗液、分泌物积聚加重皮疹。
2.环境调节:保持室内温度适宜,一般控制在22℃-25℃左右,湿度50%-60%为宜,炎热天气可使用空调调节环境温度,避免孩子过热出汗过多。对于起痱子的情况,更要注意环境凉爽通风。
3.穿着选择:给孩子穿着宽松、柔软、棉质的衣物,避免穿着化纤、毛质等容易引起过敏或不透气的衣物,减少对皮肤的摩擦刺激。
(二)特殊人群提示
1.婴儿:婴儿皮肤娇嫩,发生皮疹时更要谨慎护理,避免自行使用成人用的药膏等。若考虑湿疹,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婴儿专用的保湿霜和弱效糖皮质激素乳膏等,但需严格遵循医嘱,注意用药部位和剂量。对于接触性皮炎的婴儿,要仔细排查可能的接触过敏原,更换衣物材质等。
2.幼儿及儿童:要避免孩子搔抓皮疹部位,可给孩子剪短指甲,防止搔抓引起皮肤破损继发感染。若皮疹伴有瘙痒,可通过转移孩子注意力等方式缓解瘙痒,如让孩子玩玩具、听故事等。对于病毒感染性皮疹,如水痘,要注意隔离,避免交叉感染,同时观察孩子体温及皮疹变化情况,若出现高热不退、皮疹增多等异常及时就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