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小儿惊厥首选药物
一、地西泮
1.作用机制:地西泮属于苯二氮䓬类药物,通过加强中枢抑制性神经递质γ-氨基丁酸(GABA)的作用,抑制中枢神经系统的多个部位,包括边缘系统(特别是海马和杏仁核),从而发挥抗惊厥作用。
2.适用情况:是治疗小儿惊厥的首选药物之一,对于各种原因引起的惊厥,如高热惊厥、癫痫持续状态等均有较好的疗效。其起效迅速,一般静脉注射后1-2分钟即可生效。在儿科临床中,常用于紧急控制惊厥发作。
3.年龄及特殊人群考虑:小儿使用时需根据体重等情况谨慎用药,新生儿和早产儿应慎用,因为其肝肾功能尚未发育完全,对地西泮的代谢和排泄能力较弱,使用不当可能导致药物蓄积,引起呼吸抑制等不良反应。对于有肝肾功能不全的小儿惊厥患者,也需要调整剂量并密切监测。
二、咪达唑仑
1.作用机制:咪达唑仑也是苯二氮䓬类药物,作用机制与地西泮类似,通过增强GABA的抑制作用发挥抗惊厥效应。
2.适用情况:可用于小儿惊厥的治疗,尤其在静脉注射后能快速发挥抗惊厥作用,对于地西泮效果不佳的惊厥发作可能也有一定疗效。
3.年龄及特殊人群考虑:小儿使用时同样要考虑年龄因素,低龄儿童使用需严格掌握剂量,因其生理特点与成人不同,对药物的反应和耐受性有差异。有呼吸功能不全的小儿惊厥患者需慎用,因为咪达唑仑可能抑制呼吸中枢,导致呼吸抑制等风险增加。
三、苯巴比妥
1.作用机制:苯巴比妥属于巴比妥类药物,通过增强GABA介导的抑制作用,同时还能降低神经元的兴奋性来发挥抗惊厥作用。
2.适用情况:也可用于小儿惊厥的治疗,可作为地西泮等药物控制惊厥后的维持治疗,对于癫痫持续状态等情况也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3.年龄及特殊人群考虑:小儿使用时要注意年龄,新生儿使用需谨慎,其对苯巴比妥的代谢较慢,容易导致药物蓄积,可能出现中枢神经系统抑制等不良反应。对于有呼吸抑制风险的小儿惊厥患者,如存在呼吸系统疾病的患儿,使用苯巴比妥时需密切观察呼吸情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