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腮帮子疼痛
一、可能的原因及相关机制
(一)口腔相关疾病
1.智齿冠周炎
-机制:智齿萌出不全或阻生时,牙冠周围软组织发生的炎症。下颌智齿常见,萌出过程中,牙冠可部分或全部被牙龈覆盖,形成较深的盲袋,食物残渣易积存于盲袋内,导致细菌滋生引发炎症,炎症可波及左腮帮子区域,引起疼痛。多见于18-25岁的青年人群,常因智齿萌出位置异常、口腔卫生不良等因素诱发。
2.龋齿
-机制:当龋齿发展到较深的程度,累及牙髓时,可引起牙髓炎症,炎症可通过三叉神经的分支传导至左腮帮子区域,导致疼痛。龋齿的发生与口腔卫生不佳、糖分摄入过多等因素有关,各年龄段均可发生,儿童及青少年由于喜欢吃甜食且口腔清洁相对不彻底,发病率较高。
3.牙髓炎
-机制:细菌感染等因素导致牙髓组织发生炎症,炎症刺激牙髓内的神经末梢,引起疼痛,疼痛可放射至左腮帮子部位。牙髓炎多由龋齿进一步发展而来,也可因外伤等因素引起,不同年龄人群均可患病,但儿童和老年人相对更易出现牙髓感染相关问题。
(二)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征
1.机制
-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征的病因较为复杂,可能与精神因素(如焦虑、紧张等)、咬合关系紊乱、创伤、单侧咀嚼等因素有关。当左颞下颌关节出现问题时,可导致左腮帮子区域疼痛,同时还可能伴有关节弹响、张口受限等症状。各年龄段均可发病,长期精神压力大、有不良咀嚼习惯的人群更易患病。
(三)腮腺炎
1.流行性腮腺炎
-机制:由腮腺炎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主要通过飞沫传播。病毒侵犯腮腺,引起腮腺的炎症,可导致左腮帮子部位肿胀、疼痛。多见于儿童和青少年,常在冬春季节流行,可通过接种疫苗进行预防。
2.化脓性腮腺炎
-机制:主要由金黄色葡萄球菌等细菌感染引起,多发生于体弱、长期卧床、禁食的患者,由于唾液分泌减少,口腔自洁作用降低,细菌易逆行感染腮腺。可导致左腮帮子部位红肿、疼痛,挤压腮腺时可见脓性分泌物从导管口流出。老年人由于身体抵抗力相对较弱,且可能存在口腔卫生问题等,较易患化脓性腮腺炎。
二、临床诊断方法
(一)病史采集
1.询问疼痛特点
-了解疼痛的起始时间、疼痛性质(如刺痛、钝痛、跳痛等)、疼痛程度、加重或缓解因素等。例如,智齿冠周炎引起的疼痛可能在进食、咀嚼时加重,冷敷可能暂时缓解;牙髓炎引起的疼痛往往为自发痛、夜间痛,疼痛较剧烈。
2.询问相关病史
-询问患者是否有口腔疾病史,如龋齿、智齿萌出情况等;是否有外伤史;是否有发热、乏力等全身症状,对于判断是否为流行性腮腺炎等有帮助。儿童患者需询问家长其口腔卫生情况、是否有腮腺炎接触史等。
(二)体格检查
1.口腔局部检查
-检查口腔内左腮帮子相关区域的牙齿情况,查看是否有龋齿、智齿阻生、牙龈红肿等情况;检查颞下颌关节的活动情况,有无弹响、压痛等;检查腮腺部位,观察有无肿胀、压痛,挤压腮腺导管口有无分泌物等。例如,检查智齿冠周炎时可见智齿周围牙龈红肿、触痛,有时可触及肿胀的龈瓣;检查流行性腮腺炎时可见腮腺肿大,以耳垂为中心,边缘不清,有压痛。
2.全身检查
-对于有全身症状的患者,进行全身检查,了解体温、全身淋巴结情况等。如流行性腮腺炎患者可能伴有发热,全身淋巴结可轻度肿大。
(三)辅助检查
1.血常规检查
-对于怀疑感染性疾病的患者,如化脓性腮腺炎、流行性腮腺炎等,血常规检查可发现白细胞计数及中性粒细胞比例等变化。化脓性腮腺炎患者血常规常显示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增高;流行性腮腺炎患者早期血常规可无明显异常,后期可能出现白细胞计数正常或降低,淋巴细胞比例相对增高。
2.影像学检查
-X线检查:对于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征患者,可进行X线检查,了解关节骨质的情况,如是否有骨质破坏、关节间隙改变等。对于怀疑有牙齿、颌骨病变的患者,也可进行X线检查辅助诊断。
-超声检查:对于腮腺部位的病变,超声检查可清晰显示腮腺的形态、大小、内部回声等情况,有助于鉴别腮腺是炎症性肿大还是占位性病变等。例如,流行性腮腺炎时超声可见腮腺肿大,回声减低等表现。
三、治疗原则及非药物干预措施
(一)非药物干预措施
1.口腔卫生维护
-对于口腔相关疾病引起的左腮帮子疼痛,保持口腔卫生至关重要。指导患者正确刷牙,采用巴氏刷牙法,每天至少刷牙2次,每次刷牙时间不少于3分钟;使用牙线或间隙刷清洁牙缝;饭后漱口,清除口腔内的食物残渣。儿童患者由于自我口腔清洁能力较差,家长应帮助其做好口腔清洁工作,如辅助刷牙等。
2.调整饮食
-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以免加重左腮帮子区域的疼痛。建议食用清淡、易咀嚼的食物,如米粥、面条、软嫩的蔬菜等。对于因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征引起疼痛的患者,更应注意避免食用过硬的食物,如坚果、硬糖等,以免加重关节负担。
3.局部冷敷或热敷
-对于炎症引起的左腮帮子疼痛,在急性期可进行冷敷,如用冰袋或冷毛巾敷于疼痛部位,每次15-20分钟,每天3-4次,可减轻肿胀和疼痛。而对于一些慢性的、肌肉紧张引起的疼痛,可在急性期过后进行热敷,促进局部血液循环,缓解肌肉紧张。但需注意,对于化脓性腮腺炎等急性感染性疾病,急性期不宜热敷,以免炎症扩散。
(二)针对不同疾病的治疗原则
1.智齿冠周炎
-局部治疗:可用3%过氧化氢溶液及生理盐水交替冲洗智齿周围的盲袋,将盲袋内的食物残渣、脓液等冲洗干净,然后局部涂布碘甘油等药物。全身治疗:对于有全身症状或感染较重的患者,可根据病情选用抗生素进行治疗,如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等抗生素,但需注意患者是否有药物过敏史。儿童患者使用抗生素时需更加谨慎,应在医生指导下选择合适的抗生素。
2.牙髓炎
-根管治疗:是治疗牙髓炎的主要方法,通过去除感染的牙髓组织,进行根管预备、消毒和充填,从而消除牙髓炎症,缓解疼痛。儿童患者进行根管治疗时,需考虑其牙齿的发育情况等因素,操作相对复杂一些,但目前有针对儿童的根管治疗技术。
3.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征
-保守治疗:包括调整咬合关系,如通过佩戴咬合板等;进行理疗,如红外线照射、超短波理疗等,缓解肌肉紧张;心理治疗,对于因精神因素引起的患者,可进行心理疏导,缓解焦虑、紧张情绪。儿童患者由于处于生长发育阶段,咬合关系可能会发生变化,对于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征的治疗需更加谨慎,以非侵入性的保守治疗为主。
4.流行性腮腺炎
-一般治疗:患者需隔离,卧床休息,给予流质或半流质饮食,避免食用酸性食物,以免加重腮腺疼痛。药物治疗:目前尚无特效抗病毒药物,主要采取对症治疗,如发热时可给予物理降温或适当的退热药物,但儿童患者使用退热药物需严格按照体重等计算剂量。
5.化脓性腮腺炎
-局部治疗:早期可用热敷、理疗等促进炎症消退,同时保持唾液分泌通畅,鼓励患者多饮水、咀嚼无糖口香糖等,促进唾液分泌。全身治疗:选用敏感的抗生素进行治疗,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可选择口服或静脉给药,儿童患者使用抗生素时需注意药物的选择和剂量,避免影响生长发育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