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胎剖腹产孕妇注意哪些
一、术前准备
1.全面评估
-详细了解前两次剖腹产的手术方式、术后恢复情况等。例如,若前次剖腹产是子宫下段横切口,本次手术需要评估子宫切口愈合情况等,这会影响本次手术的操作难度和风险评估,因为子宫切口的粘连等情况可能增加手术中损伤周围组织的风险。
-进行相关检查,如血常规、凝血功能、肝肾功能、心电图、B超等,全面了解孕妇身体状况。血常规可以了解孕妇是否有贫血、感染等情况,若血红蛋白过低可能影响手术耐受性和术后恢复;凝血功能异常可能导致手术中出血风险增加;肝肾功能检查有助于评估孕妇身体代谢和解毒等功能是否能承受手术和麻醉。
2.心理准备
-孕妇可能因多次剖腹产存在紧张、焦虑等情绪,医护人员应给予心理疏导,向孕妇讲解本次手术的流程、安全性等相关情况,缓解其心理压力。因为紧张焦虑的情绪可能会影响孕妇的生理状态,如导致血压升高、心率加快等,不利于手术进行和术后恢复。
二、术中注意事项
1.手术操作
-手术医生要熟练操作,由于有过剖腹产史,子宫与周围组织可能存在粘连,在分离粘连时要仔细、轻柔,避免损伤膀胱、肠管等周围组织。例如,分离粘连时可采用钝性分离与锐性分离相结合的方法,尽量减少对周围组织的损伤,降低手术并发症的发生风险。
-密切观察子宫情况,根据子宫的收缩等情况及时处理,确保手术顺利进行。若子宫收缩不佳,可能需要使用缩宫素等药物促进子宫收缩,减少出血。
2.麻醉管理
-麻醉医生要根据孕妇情况选择合适的麻醉方式,并密切监测孕妇生命体征。因为多次剖腹产可能导致腹腔内解剖结构改变,增加麻醉穿刺的难度和风险,同时孕妇的身体状况也可能对麻醉药物的代谢等产生影响,所以需要精准调控麻醉药物剂量等,保障孕妇在术中的安全。
三、术后护理
1.一般护理
-伤口护理
-保持剖腹产伤口清洁干燥,定期换药,观察伤口有无红肿、渗液、渗血等情况。若伤口出现红肿热痛或有异常渗液,可能提示伤口感染,需要及时处理。例如,术后2-3天需要查看伤口情况,根据伤口愈合情况决定换药频率。
-孕妇要注意休息,避免剧烈咳嗽、用力排便等增加腹压的动作,防止伤口裂开。因为咳嗽、用力排便等会使腹压突然升高,影响伤口愈合,甚至导致伤口裂开。
-生命体征监测
-术后密切监测体温、血压、心率、呼吸等生命体征。体温变化可以反映是否存在感染等情况,若体温持续升高要警惕伤口感染或其他部位感染;血压、心率、呼吸等变化能及时发现孕妇是否出现休克等严重并发症,以便及时处理。
2.饮食护理
-术后根据胃肠功能恢复情况逐渐进食。一般术后6小时可少量饮用温开水,若胃肠功能恢复良好,可逐渐过渡到流质、半流质、普通饮食。饮食要富含蛋白质、维生素等营养物质,如多吃瘦肉、鸡蛋、新鲜蔬菜和水果等,以促进身体恢复。蛋白质有助于伤口愈合和身体组织修复,维生素等营养物质可以增强机体抵抗力。
3.恶露观察
-观察恶露的量、颜色和气味。正常恶露有血腥味,但无臭味,持续4-6周。若恶露量过多、颜色异常(如出现大量鲜红色恶露)或有臭味,可能提示子宫复旧不全、宫腔内残留等情况,需要及时报告医生进行处理。
四、产后康复及远期注意事项
1.产后康复
-子宫复旧
-产后要注意促进子宫复旧,可通过母乳喂养等方式。母乳喂养时,婴儿吸吮乳头可以反射性引起缩宫素分泌,促进子宫收缩,有助于子宫复旧。同时,可在医生指导下进行适当的产后康复锻炼,如产后保健操等,但要注意循序渐进,避免过度劳累。
-身体恢复
-产后要注意休息,保证充足睡眠,一般建议每天保证6-8小时的睡眠时间。同时要加强营养,促进身体各方面功能恢复。例如,产后气血不足的情况可以通过饮食调理,多吃一些补气血的食物,如红枣、桂圆等。
2.远期注意事项
-再次妊娠风险
-第三胎剖腹产孕妇再次妊娠时,要注意间隔时间。一般建议至少间隔18-24个月再考虑再次妊娠,因为子宫切口需要一定时间恢复。同时,再次妊娠过程中要密切监测子宫情况,随着妊娠进展,子宫增大可能导致子宫切口破裂等严重并发症,孕晚期要定期进行B超检查,观察子宫切口厚度等情况。如果子宫切口厚度过薄,可能需要提前住院待产,必要时提前终止妊娠。
-慢性疾病风险
-多次剖腹产可能增加孕妇日后患一些慢性疾病的风险,如盆腔粘连导致的慢性盆腔痛等。孕妇要注意定期进行妇科检查等,及时发现和处理可能出现的问题,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如适量运动、均衡饮食等,降低慢性疾病发生风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