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肚子痛,还伴有胃痛是怎么回事呢

一、可能的原因
(一)消化系统疾病
1.胃炎
-病因与机制:
-幽门螺杆菌感染是常见病因,它可破坏胃黏膜屏障,引发炎症反应。长期大量饮酒、服用非甾体类抗炎药(如阿司匹林)等也会损伤胃黏膜导致胃炎。不同年龄人群均可能患病,年轻人可能因不良生活习惯(如熬夜、暴饮暴食)诱发,老年人则可能与器官功能衰退及基础疾病有关。例如,有研究表明幽门螺杆菌感染率在不同地区有所差异,我国部分地区幽门螺杆菌感染率较高,这也使得胃炎的发病率相应升高。
-急性胃炎主要表现为上腹部疼痛、胃痛,常伴有恶心、呕吐等症状;慢性胃炎症状相对隐匿,可能有间断性的上腹部隐痛、胀痛,也可出现胃痛,部分人还会有消化不良、食欲减退等表现。
2.胃溃疡
-病因与机制:主要与幽门螺杆菌感染、胃酸分泌过多有关。胃溃疡的疼痛具有节律性,多在进食后半小时至一小时出现,然后缓解,下次进食后再复发,这与胃酸刺激溃疡面有关。不同年龄段均可发病,生活不规律、精神压力大的人群更容易患病。比如长期精神紧张的上班族,患胃溃疡的风险相对较高。
-患者除了肚子痛、胃痛外,还可能伴有反酸、嗳气、食欲不振等症状,病情严重时可能出现呕血、黑便等并发症。
3.十二指肠溃疡
-病因与机制:幽门螺杆菌感染是重要病因,胃酸分泌过多也起关键作用。疼痛特点多为空腹痛,即空腹时疼痛,进食后缓解,疼痛节律与胃溃疡相反。年轻人由于生活节奏快、饮食不规律等因素易患十二指肠溃疡,例如经常加班、饮食无定时的人群。
-主要症状为上腹部疼痛、胃痛,可伴有反酸、烧心、嗳气等,疼痛具有一定的周期性,春秋季节容易发作。
4.肠炎
-病因与机制:感染(细菌、病毒等)、饮食不当(食用不洁食物、过度饮酒等)、自身免疫等均可引起肠炎。不同年龄人群肠炎表现有所不同,儿童可能因食用不洁食物或病毒感染引发急性肠炎,出现腹痛、腹泻,疼痛可能牵连到胃部,导致肚子痛伴有胃痛;成年人则可能因慢性肠炎出现长期的腹部隐痛、胀痛,可伴有腹泻或便秘交替等情况。例如,夏季是肠炎的高发季节,因为高温环境下食物容易变质,食用后易引发肠道感染。
-急性肠炎除了肚子痛、胃痛外,多伴有腹泻、恶心、呕吐等症状;慢性肠炎症状相对迁延,腹痛、胃痛可能持续存在或反复发作。
5.肠易激综合征
-病因与机制:与胃肠动力异常、肠道菌群失调、精神心理因素等有关。精神压力大、焦虑、抑郁等情绪问题常诱发或加重病情,各年龄段均可发病,中青年较为常见。比如面临工作压力大、生活节奏快的中青年人群,容易出现肠易激综合征相关症状。
-主要表现为腹痛、腹胀,疼痛部位不定,可伴有胃痛,症状常与排便相关,排便后疼痛可能缓解,还可能伴有腹泻或便秘等排便习惯改变。
(二)其他系统疾病累及消化系统
1.胆囊炎
-病因与机制:多由胆囊结石梗阻胆囊管引起,细菌感染也可导致。各年龄段均可能发病,肥胖、高脂饮食的人群风险较高。例如,长期高脂饮食的人群胆汁成分改变,容易形成胆囊结石,进而引发胆囊炎。
-疼痛多位于右上腹,可放射至右侧肩部或背部,疼痛性质较为剧烈,可伴有胃痛、恶心、呕吐等症状,部分人还会出现发热等表现。
2.胰腺炎
-病因与机制:胆石症、过量饮酒是常见病因。暴饮暴食、高脂血症等也可诱发胰腺炎。不同年龄人群均有发病可能,酗酒的中青年和有胆道疾病的老年人较易患病。比如长期大量饮酒的中青年,胰腺受到酒精刺激,容易引发胰腺炎。
-急性胰腺炎起病急骤,表现为上腹部剧烈疼痛,可向腰背部放射,常伴有胃痛、恶心、呕吐、发热等症状;慢性胰腺炎则有反复发作的上腹部疼痛,可伴有消化不良等表现。
3.心肌梗死
-病因与机制: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导致血管堵塞是主要原因。中老年人是高发人群,男性发病率略高于女性,有心血管疾病家族史、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疾病的人群风险更高。例如,患有高血压且血压控制不佳的老年人,心肌梗死的发病风险增加。
-部分心肌梗死患者可表现为上腹部疼痛、胃痛,容易被误诊为消化系统疾病,同时还可能伴有胸闷、胸痛、心悸、出汗等症状,疼痛持续时间较长,一般不随消化系统的治疗而缓解。
二、需要进行的检查
(一)实验室检查
1.血常规
-可以了解白细胞计数等情况,若白细胞升高,提示可能存在感染性疾病,如胃炎、肠炎、胆囊炎、胰腺炎等有感染因素时,白细胞会相应升高;而心肌梗死患者血常规一般无明显特异性改变,但可用于排除其他感染性病因导致的腹痛、胃痛。不同年龄人群血常规参考值有差异,儿童的白细胞计数相对较高,成人有其相应的正常范围。
2.血生化检查
-包括肝功能、肾功能、淀粉酶、脂肪酶等。淀粉酶、脂肪酶升高提示胰腺炎可能;肝功能检查可了解胆红素、转氨酶等指标,有助于判断是否有胆道疾病累及肝脏;肾功能检查可了解患者整体代谢情况,对于一些可能影响消化系统的全身性疾病有辅助诊断作用。不同年龄人群血生化指标的正常范围有所不同,老年人由于器官功能衰退,部分指标可能会有一定变化。
3.幽门螺杆菌检测
-可以通过尿素呼气试验等方法检测是否存在幽门螺杆菌感染,该检查对于胃炎、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等疾病的诊断有重要意义。各年龄段人群均可进行该检测,儿童也可以通过合适的检测方法进行幽门螺杆菌检测,如粪便幽门螺杆菌抗原检测等相对无创的方法。
(二)影像学检查
1.腹部超声
-可以观察胆囊、胰腺、肝脏、肠道等器官的形态、结构,对于胆囊炎、胆结石、胰腺炎、肝脏疾病累及消化系统等有辅助诊断作用。不同年龄人群腹部超声表现有所不同,儿童腹部器官相对较小,超声检查时需要注意操作规范和图像解读;老年人可能因腹部脂肪增厚等因素影响超声图像质量,但仍可提供一定的诊断信息。
2.胃镜检查
-能够直接观察食管、胃、十二指肠的黏膜情况,对于胃炎、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等疾病的诊断和病情评估非常准确。各年龄段人群均可进行胃镜检查,但儿童进行胃镜检查需要在麻醉等特殊准备下进行,要充分考虑儿童的耐受情况和安全因素。
3.腹部CT
-对于胰腺炎、胆囊炎、肠梗阻、腹腔内肿瘤等疾病的诊断有重要价值。可以更清晰地显示腹部器官的结构和病变情况,尤其是对于一些复杂的病变,腹部CT能提供更详细的信息。不同年龄人群腹部CT检查的辐射剂量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合理评估,儿童要尽量减少不必要的辐射暴露。
三、应对建议
(一)一般措施
1.休息
-无论何种原因导致的肚子痛伴有胃痛,都要注意休息,避免剧烈运动。不同年龄人群休息的方式和时间略有不同,儿童需要保证充足的睡眠,有利于身体恢复;成年人则要根据自身情况合理安排休息时间,避免过度劳累。例如,儿童可以每天保证10-12小时的睡眠时间,成年人保证7-8小时的有效休息时间。
2.饮食调整
-暂时禁食或进食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如米汤、稀粥等。避免食用辛辣、油腻、刺激性食物以及生冷食物。对于儿童,要注意饮食的卫生和易消化性,避免食用可能引起过敏或不易消化的食物;老年人则要根据自身消化功能调整饮食,少食多餐。比如,急性胃炎发作时,儿童可以先喝少量的温米汤,观察反应后再逐渐增加进食量;老年人可以选择软食、半流食等。
(二)及时就医
1.何时就医
-如果肚子痛伴有胃痛持续不缓解,或者疼痛进行性加重,出现呕血、黑便、高热、剧烈呕吐、意识障碍等情况,应立即就医。不同年龄人群出现危急情况的表现可能有所不同,儿童对疼痛的表达可能不清晰,家长要密切观察儿童的精神状态、面色等情况;老年人身体机能下降,对病情变化的耐受能力较差,更要及时就医。例如,儿童出现肚子痛伴有胃痛,同时精神萎靡、面色苍白,应立即送往医院;老年人肚子痛伴有胃痛,同时呕吐物为咖啡样物质,提示可能有上消化道出血,需紧急就医。
2.就医后的配合
-就医时要向医生详细描述症状出现的时间、疼痛的性质(如胀痛、刺痛、绞痛等)、伴随症状等情况。配合医生进行各项检查,如血常规、胃镜等检查。不同年龄人群在就医配合方面需要家长或自身的积极配合,儿童需要家长协助向医生准确传达病情信息;成年人要如实告知医生自己的病史、生活习惯等情况。例如,成年人要告知医生是否有长期饮酒史、是否有胆道疾病病史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