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突然感觉食道有异物感

一、可能的原因
(一)食管本身病变
1.食管炎
-各种原因引起的食管炎都可能导致食管异物感。例如反流性食管炎,是由于胃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入食管,刺激食管黏膜,引起食管黏膜的炎症、糜烂等病变。研究表明,反流性食管炎患者中约有50%-70%会出现食管异物感,尤其是中老年人,长期的不良生活习惯如暴饮暴食、进食过多高脂肪食物等容易诱发。
-感染性食管炎,如真菌性食管炎,常见于免疫力低下人群,如长期使用广谱抗生素、糖皮质激素的患者,白色念珠菌等真菌易在食管内滋生,引发炎症,导致异物感。
2.食管良性肿瘤
-食管平滑肌瘤是最常见的食管良性肿瘤,多见于中年男性,肿瘤较小的时候可能没有明显症状,随着肿瘤增大,可能会出现吞咽梗阻感、异物感等。肿瘤的生长会占据食管腔隙,影响食管的正常蠕动和通过功能,从而产生异物感,其发生率在食管良性肿瘤中占比较高。
3.食管癌
-早期食管癌可能仅有轻微的异物感,尤其是在吞咽粗硬食物时可能有不同程度的不适感觉,包括异物感。随着病情进展,异物感会逐渐加重,还可能出现吞咽困难等症状。食管癌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如长期大量吸烟、饮酒,食用含亚硝胺类较多的食物(如腌制食品),以及遗传因素等。在40岁以上人群中,食管癌的发病率相对较高,男性发病率通常高于女性。
(二)邻近器官病变
1.咽部疾病
-慢性咽炎是引起咽部异物感的常见原因,也可能被患者感知为食管异物感。慢性咽炎可由急性咽炎反复发作、长期吸烟、空气污染等因素引起,患者咽部黏膜充血、淋巴滤泡增生,会有咽部不适感、异物感,尤其在晨起时明显,这种情况在成年人群中较为常见,男性和女性均可发病,与生活环境和生活方式密切相关。
-扁桃体炎反复发作也可能导致类似症状,炎症刺激周围组织,引起异物感,多见于儿童和青少年,与细菌感染(如链球菌感染)等有关,上呼吸道感染后容易诱发扁桃体炎。
2.甲状腺疾病
-甲状腺肿大,尤其是甲状腺肿压迫食管时,可出现食管异物感。例如单纯性甲状腺肿,多与碘缺乏有关,女性发病率高于男性,在青春期、妊娠期等特殊生理时期容易发病,甲状腺肿大到一定程度会压迫周围组织,包括食管,从而产生异物感。
-甲状腺肿瘤,无论是良性还是恶性肿瘤,当肿瘤较大时可能压迫食管,导致异物感。甲状腺恶性肿瘤如甲状腺癌,多见于中青年女性,与射线暴露、遗传等因素有关。
(三)功能性因素
1.癔球症
-多见于中青年女性,尤其是更年期女性,主要表现为咽部或食管上段有异物感,但是通过检查并没有器质性病变。其发生可能与精神因素有关,如长期的焦虑、抑郁、紧张等情绪状态,患者的心理因素会影响神经功能,导致感觉异常,产生食管异物感。
二、需要进行的检查
(一)内镜检查
1.食管镜或胃镜检查
-这是明确食管病变的重要检查方法。通过食管镜或胃镜可以直接观察食管黏膜的情况,如是否有炎症、糜烂、肿瘤等病变。对于怀疑食管癌的患者,胃镜检查可以直接取组织进行病理活检,以明确病变的性质。在检查前需要患者空腹6-8小时,对于儿童患者,要根据年龄和体重等情况合理安排检查,确保检查的安全性。对于有严重心肺疾病、精神异常不能配合检查的患者需要谨慎进行。
2.喉镜检查
-可以检查咽部及喉部情况,对于怀疑咽部疾病导致异物感的患者有重要意义。通过喉镜可以观察咽部黏膜是否充血、淋巴滤泡增生、扁桃体有无炎症等情况,有助于明确是否是咽部病变引起的类似食管异物感的症状。儿童进行喉镜检查时需要在合适的麻醉下进行,以减少患儿的不适和配合度问题。
(二)影像学检查
1.X线钡餐检查
-可以观察食管的蠕动情况、黏膜形态、是否有充盈缺损等。对于食管肿瘤、食管憩室等病变有一定的诊断价值。例如,食管平滑肌瘤在X线钡餐上可表现为“半月状”压迹等特征性表现。儿童进行X线钡餐检查时要注意辐射剂量的控制,根据患儿的体重等情况合理调整。
2.CT检查
-对于了解食管周围组织器官的情况有重要作用,如可以发现食管周围是否有肿大的淋巴结、邻近器官是否有病变压迫食管等。对于食管癌患者,CT检查可以帮助判断肿瘤的浸润范围、有无远处转移等情况,对疾病的分期和治疗方案的制定有重要意义。不同年龄和性别的患者进行CT检查时,要根据具体情况调整检查参数,以保证图像质量和减少辐射危害。
三、应对措施
(一)针对不同原因的初步处理
1.食管炎
-对于反流性食管炎患者,首先要调整生活方式,如建议患者抬高床头15-20cm,睡前3小时不再进食,避免食用高脂肪、巧克力、咖啡等食物。肥胖者建议减轻体重。儿童患者要注意避免过度喂养,保持合理的饮食结构。对于感染性食管炎,如真菌性食管炎,需要停用相关的诱发药物,如广谱抗生素等,然后给予抗真菌药物治疗,但儿童患者使用抗真菌药物要非常谨慎,需在医生指导下根据体重等计算剂量。
2.食管良性肿瘤
-对于食管平滑肌瘤等良性肿瘤,如果肿瘤较小且无症状,可以定期随访观察;如果肿瘤较大出现明显异物感等症状,可考虑内镜下切除或外科手术切除。儿童患者的食管良性肿瘤相对较少见,处理时要综合考虑肿瘤的大小、部位以及对儿童生长发育的影响等因素。
3.食管癌
-一旦确诊为食管癌,需要根据患者的病情、身体状况等综合制定治疗方案,如手术治疗、放疗、化疗等。早期食管癌手术治疗效果较好,中晚期食管癌则需要综合治疗。对于儿童食管癌,非常罕见,一旦发现需要多学科团队协作,根据儿童的特殊生理特点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4.咽部疾病
-慢性咽炎患者要注意保持口腔清洁,避免刺激性食物,戒烟戒酒。儿童慢性咽炎患者要注意预防上呼吸道感染,避免接触刺激性气体和粉尘。对于扁桃体炎反复发作的儿童患者,在感染控制后可考虑扁桃体切除术,但要严格掌握手术指征。
5.甲状腺疾病
-对于甲状腺肿大患者,根据病因进行相应处理,如碘缺乏引起的单纯性甲状腺肿可补充碘剂。对于甲状腺肿瘤患者,需要进一步明确肿瘤性质,良性肿瘤较大时可考虑手术切除,恶性肿瘤则需要根据分期进行手术、放疗、化疗等综合治疗。儿童甲状腺疾病相对较少,但也要引起重视,尤其是甲状腺癌在儿童中的发病率虽然低,但一旦发生也要积极规范治疗。
6.癔球症
-对于癔球症患者,主要是进行心理疏导,帮助患者缓解焦虑、紧张等情绪。对于中青年女性患者,尤其是更年期女性,要关注其心理状态,可建议患者进行心理咨询或心理治疗,同时也可以适当给予一些调节植物神经功能的药物,但儿童患者一般不首先考虑药物治疗,以心理干预为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