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乙草胺中毒处理

一、立即脱离中毒环境
若患者皮肤接触乙草胺,应迅速脱去污染的衣物,用大量流动清水彻底冲洗皮肤,冲洗时间不少于15分钟,以尽可能清除皮肤表面的乙草胺。对于儿童,由于皮肤较为娇嫩,冲洗时要注意力度适中,避免造成皮肤损伤加重中毒情况;对于老年人,皮肤屏障功能有所减退,同样需仔细冲洗确保清除毒物。
若患者吸入乙草胺,需立即将其转移至通风良好的空旷场所,保持呼吸通畅,观察呼吸、面色等情况。儿童呼吸功能相对较弱,要密切关注呼吸频率和深度;老年人心肺功能可能较差,更要留意呼吸循环状况。
二、清除胃肠道内毒物(适用于口服中毒患者)
催吐:对于清醒且能配合的口服中毒患者,在中毒早期可进行催吐。让患者饮用适量温水,然后用手指刺激咽后壁促使呕吐,但要注意对于昏迷、惊厥状态、腐蚀性食管炎等情况的患者禁忌催吐。儿童催吐时需谨慎操作,避免误吸;老年人若有严重心肺疾病等情况也不宜强行催吐。
洗胃:一般在口服中毒后6小时内进行洗胃较为有效,可选用清水或2%碳酸氢钠溶液等作为洗胃液。但要注意对于口服强腐蚀性物质等情况禁忌洗胃。儿童洗胃时要选择合适的胃管,控制洗胃液的量和压力;老年人洗胃需评估心肺功能等情况,防止洗胃过程中出现并发症。
导泻:洗胃后可经胃管注入硫酸钠等导泻剂,促进已进入肠道的毒物排出。儿童导泻需根据体重等情况选择合适剂量;老年人要考虑肠道功能等因素,避免导泻导致电解质紊乱等问题。
三、对症支持治疗
呼吸支持:若患者出现呼吸困难、低氧血症等情况,需给予吸氧,严重时可能需要建立人工气道进行机械通气。儿童在机械通气时要选择合适的通气模式和参数;老年人要注意心肺功能对通气的耐受性。
循环支持:密切监测患者血压、心率等循环指标,若出现休克等情况,需进行抗休克治疗,如补充血容量等。儿童休克时要快速评估并积极补充有效循环血量;老年人循环调节能力较差,要缓慢补液并密切观察循环反应。
神经系统支持:乙草胺可能对神经系统有影响,需观察患者意识、瞳孔等情况,如有惊厥等表现可给予镇静药物,但要注意药物对各年龄段患者的不同影响。儿童使用镇静药物需严格按体重计算剂量;老年人要考虑肝肾功能对药物代谢的影响。
四、特殊人群的特别注意事项
儿童:儿童对乙草胺的代谢和耐受能力与成人不同,在处理乙草胺中毒时,更要强调早期快速脱离中毒环境、轻柔准确的现场处理操作,如皮肤冲洗要温和,洗胃时严格控制洗胃液量和压力,用药时需谨慎选择对症支持药物且密切观察药物不良反应。
老年人:老年人多伴有基础疾病,如心肺疾病、肝肾功能减退等,在中毒处理过程中,要更加注重生命体征的监测,如呼吸、循环、意识等的监测频率要更高,在选择治疗措施时要充分评估基础疾病对治疗的影响,例如洗胃时要考虑对胃黏膜和心肺功能的影响,药物使用要更加谨慎以避免加重基础疾病。
五、密切观察与随访
在患者经过初步处理后,需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包括症状体征的恢复情况、肝肾功能等实验室指标的变化。对于儿童和老年人,由于其病情变化可能较为隐匿,要加强巡视和监测。在出院后也要进行随访,了解患者的康复情况,特别是有无迟发性的不良反应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