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低度宫颈上皮内瘤变

一、定义与概述
低度宫颈上皮内瘤变(lowgradecervicalintraepithelialneoplasia,LSIL)是与子宫颈浸润癌密切相关的一组子宫颈病变,反映了子宫颈癌发生发展中的连续过程。它主要涉及子宫颈鳞状上皮的病变,通常由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引起,代表了一种癌前病变状态,但进展为浸润癌的风险相对较低。
二、病因
1.HPV感染:高危型HPV(如16、18型等)及低危型HPV(如6、11型等)的持续感染是主要病因。约90%以上的LSIL与HPV感染相关。
2.机体免疫力:免疫力低下人群,如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HIV感染者等,更易发生HPV持续感染,进而增加LSIL发生风险。
3.生活方式:多个性伴侣、性生活过早(<16岁)、吸烟等不良生活方式,可能破坏宫颈局部防御机制,利于HPV感染及LSIL的发生。
4.年龄与性别:多见于性活跃期女性,年龄一般在2535岁左右。此年龄段女性性生活较频繁,接触HPV机会增多。
三、症状
多数LSIL患者无明显症状,常在妇科检查,如宫颈细胞学筛查(TCT)或阴道镜检查时偶然发现。少数患者可能出现阴道分泌物增多、接触性出血(如性生活后、妇科检查后)等症状。
四、检查
1.宫颈细胞学检查:如TCT,是LSIL筛查的主要方法。可发现异常细胞,报告结果包括意义不明确的非典型鳞状细胞(ASCUS)、非典型鳞状细胞不排除高度病变(ASCH)、低度鳞状上皮内病变(LSIL)等。
2.HPV检测:确定是否存在HPV感染及具体型别。高危型HPV持续感染对LSIL诊断及病情评估有重要意义。
3.阴道镜检查:若TCT结果为LSIL及以上或HPV检测高危型阳性,需行阴道镜检查。可观察宫颈表面病变情况,并在可疑部位取活检。
4.宫颈活检:是确诊LSIL的金标准。通过病理检查明确病变程度及性质。
五、治疗
1.定期随访观察:对于大多数LSIL患者,尤其是年轻、免疫力正常者,因约60%80%的LSIL可自然消退,故可选择定期随访。随访内容包括每612个月进行1次宫颈细胞学检查及HPV检测,必要时行阴道镜检查及活检。
2.物理治疗:适用于病变持续存在2年以上者。常用方法有冷冻治疗、激光治疗等。通过破坏病变组织,使其坏死、脱落,由新生的鳞状上皮覆盖。
3.手术治疗:如宫颈环形电切除术(LEEP),适用于病变较重、有生育要求且随访不便者。切除病变组织,既能明确诊断,又能达到治疗目的。
4.药物治疗:干扰素、保妇康栓可用于辅助治疗,调节局部免疫,抑制HPV复制。
六、护理与生活方式建议
1.生活方式:保持健康生活方式,戒烟限酒,规律作息,保证充足睡眠,适当运动,如每周进行至少150分钟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可增强机体免疫力,利于HPV清除及病变恢复。
2.个人卫生:注意外阴清洁,每天用温水清洗外阴,避免使用刺激性强的洗液。性生活前后双方均应清洗外生殖器,避免不洁性生活。
3.定期复查:严格遵医嘱定期复查,以便及时发现病变进展或复发。
4.心理护理:患者得知病情后可能产生焦虑、恐惧等情绪,家属及医护人员应给予关心、支持,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七、特殊人群提示
1.孕妇:孕期发现LSIL,一般不建议在孕期进行积极治疗,因治疗可能导致流产、早产等并发症。应密切随访,产后68周重新评估。
2.绝经期女性:此阶段女性因体内激素水平变化,阴道、宫颈黏膜变薄,抵抗力下降。发现LSIL后,除常规治疗外,可适当补充雌激素(需在医生指导下),改善阴道局部环境,利于病情恢复。同时,绝经期女性更应重视定期复查,警惕病变进展。
3.青少年:青少年生殖系统尚未发育成熟,若发现LSIL,应避免过度治疗,以免影响生育功能。治疗以随访观察为主,同时加强健康教育,指导其养成良好生活习惯,避免过早性行为,正确使用安全套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