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过狂犬疫苗又被咬了咋办

一、伤口处理
1.立即清洁伤口:被咬伤后应马上用肥皂水(或其他弱碱性清洗剂)和一定压力的流动清水交替清洗咬伤和抓伤的伤口至少15分钟。有条件者可用碘附等消毒剂涂抹伤口。这是因为肥皂水等弱碱性液体可中和狂犬病毒,流动清水能冲掉部分病毒,能有效减少病毒残留。
-儿童情况:儿童被咬伤时更需小心处理伤口,动作要轻柔,避免造成二次伤害,同时要安抚儿童情绪,让其配合清洗伤口。
-特殊病史人群:若伤者有皮肤破损严重或合并其他基础疾病等情况,清洁伤口时要更加谨慎,避免加重伤口感染风险,清洗后及时就医由医生进一步处理。
2.不要包扎伤口:应让伤口暴露,这样可使病毒不易在局部大量繁殖,利于病毒排出。
二、评估疫苗接种情况
1.全程免疫后再次暴露:
-一般人群:若在完成狂犬疫苗全程免疫后3个月内再次暴露,需及时对伤口进行清洗消毒,通常无需再次接种疫苗;若在3-12个月内再次暴露,要于0天和3天各接种1剂疫苗;若超过1年再次暴露,需全程接种疫苗。
-儿童情况:儿童的免疫反应和疫苗接种后的时间间隔评估与成人类似,但要考虑儿童的依从性等因素,确保疫苗接种按规定时间完成。
-特殊病史人群:有免疫缺陷等特殊病史的人群,其免疫反应可能异于常人,全程免疫后再次暴露的处理要更谨慎,可能需要根据具体免疫状态由医生评估后决定是否加强接种疫苗。
2.未完成全程免疫再次暴露:若还未完成狂犬疫苗全程接种就再次暴露,应继续按原程序完成全程接种,同时处理好伤口。例如,已接种1针,再次暴露后要尽快清洗伤口,然后继续按0、7、21天或0、7、28天的程序完成剩下剂次的接种。
-儿童情况:儿童未完成全程接种再次暴露时,要确保家长知晓继续接种的重要性,督促按程序完成接种,同时关注儿童接种过程中的不良反应等情况。
-特殊病史人群:特殊病史人群未完成全程接种再次暴露,需在医生指导下,结合其病史和免疫状况,调整接种程序,保证能有效产生抗体抵御狂犬病毒。
三、及时就医咨询
无论哪种再次暴露情况,都应及时就医,让医生根据具体的咬伤情况、疫苗接种史等进行综合评估,必要时给予进一步的处理建议,如是否需要注射狂犬病免疫球蛋白等。
-儿童情况:儿童就医时家长要详细向医生说明儿童被咬伤的过程、之前的疫苗接种情况等,以便医生准确判断和处理。
-特殊病史人群:特殊病史人群就医时需主动告知医生相关病史,让医生在评估和处理时将病史因素纳入考虑,制定更适合的诊疗方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