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老要上厕所又拉不出来是咋回事

一、老要上厕所又拉不出来,医学上称为里急后重,可能由以下原因导致:
1.肠道感染:细菌、病毒、寄生虫等病原体侵袭肠道,引发炎症,刺激肠道黏膜,致使产生便意却排便困难。比如痢疾杆菌感染引起的细菌性痢疾,患者不仅会出现里急后重,还伴有腹痛、腹泻、黏液脓血便等症状。
2.直肠肛门疾病:
痔疮:尤其是内痔脱出、嵌顿或外痔发炎时,会刺激直肠产生便意。内痔脱出无法回纳,会引起局部血液循环障碍,导致肿胀、疼痛,刺激直肠;外痔发炎时,肛周组织充血、水肿,同样会引发便意感。
肛裂:肛管皮肤出现裂伤,排便时刺激裂口神经末梢,产生疼痛,使得患者惧怕排便,粪便在直肠内停留时间延长,水分被吸收,变得干结,进一步加重排便困难,同时也会频繁产生便意。
直肠息肉:息肉生长在直肠黏膜上,可能会刺激直肠,引发便意。若息肉较大,还可能阻碍粪便通过,造成排便不畅。
直肠癌:肿瘤占据直肠空间,影响粪便排出,同时肿瘤刺激直肠黏膜,导致便意频繁但难以排出。患者可能伴有便血、大便性状改变(如变细、变形)、体重减轻等症状。
3.肠道功能紊乱:长期精神紧张、焦虑、压力过大等精神因素,或者饮食不规律、暴饮暴食、过多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等不良饮食习惯,都可能引起肠道功能紊乱,导致直肠敏感性增加,出现里急后重感。肠易激综合征就是一种常见的肠道功能紊乱疾病,患者除里急后重外,还可能有腹痛、腹泻或便秘等症状,且症状常与情绪、饮食等因素相关。
4.其他因素:
盆腔疾病:如盆腔炎、盆腔脓肿等,炎症刺激直肠,会产生便意。女性患者较为常见,常伴有下腹部疼痛、坠胀,白带增多、异味等症状。
药物副作用:某些药物在治疗疾病的同时,可能会产生肠道副作用,导致里急后重。例如抗生素使用不当,可能引起肠道菌群失调,出现这种症状。
二、治疗药物:
1.针对肠道感染:若为细菌感染,可使用诺氟沙星等抗生素。
2.缓解直肠肛门局部炎症:可外用马应龙麝香痔疮膏等药物。
3.调节肠道功能紊乱:可使用匹维溴铵等药物。
三、不同人群注意事项:
1.老年人:老年人身体机能下降,可能同时患有多种慢性疾病,用药需谨慎。若因肠道感染使用抗生素,要注意其对肝肾功能的影响,密切监测肝肾功能指标。同时,由于老年人直肠肛门部位肌肉松弛,若患有痔疮等疾病,更应注意保持肛周清洁,避免感染加重。在改善生活方式方面,应适当增加膳食纤维摄入,如多吃蔬菜、水果,但要注意咀嚼充分,避免肠梗阻。
2.儿童:儿童肠道较为脆弱,使用药物必须严格遵循医嘱,避免自行用药。若因肠道感染需使用抗生素,要注意选择适合儿童的剂型和种类,避免使用对儿童生长发育有影响的药物。对于儿童肠道功能紊乱,家长应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规律进餐,避免过多食用零食、冷饮等。同时,要关注孩子的情绪变化,避免因学习压力等导致肠道功能紊乱。
3.女性:女性由于生理结构特点,盆腔疾病相对多发。若因盆腔炎等疾病导致里急后重,要注意个人卫生,尤其是经期和性生活卫生,避免感染加重。在治疗过程中,若使用外用药物,要注意正确的使用方法,避免损伤阴道黏膜。同时,女性在生活中要注意避免长时间久坐,适当进行运动,促进盆腔血液循环。
4.男性:男性若因不良生活习惯,如长期饮酒、吸烟、久坐等导致里急后重,应及时纠正这些习惯。吸烟会刺激肠道黏膜,加重肠道炎症;饮酒可能导致肠道功能紊乱。久坐会影响肛周血液循环,加重痔疮等疾病。此外,男性若从事重体力劳动,要注意避免过度用力排便,防止痔疮脱出或加重肛裂等疾病。
5.有基础病史人群:若本身患有糖尿病,出现里急后重症状,要警惕糖尿病神经病变累及胃肠道,同时要严格控制血糖,因为高血糖环境有利于细菌滋生,可能加重肠道感染。对于有心血管疾病的患者,若因里急后重导致用力排便,可能诱发心血管意外,如心肌梗死、脑出血等,应避免用力,必要时使用开塞露等辅助排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