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苔厚白有齿痕,这是怎么回事

一、舌苔厚白有齿痕的原因
(一)脾虚湿盛
1.发病机制:中医认为脾主运化,若脾虚则运化水湿功能失常,水湿内停,上泛于舌则表现为舌苔厚白,湿邪困脾,导致舌体受牙齿挤压出现齿痕。从现代医学角度看,可能与机体的代谢功能紊乱有关,例如脾胃功能较弱时,对食物的消化吸收及水液代谢能力下降,使得水湿在体内积聚。
2.影响因素:
-年龄方面:老年人脾胃功能相对较弱,更容易出现脾虚湿盛的情况,从而导致舌苔厚白有齿痕;儿童若饮食不节等也可能影响脾胃功能,出现类似表现。
-生活方式:长期久坐少动、过度劳累的人群,脾胃功能易受影响。过度劳累会耗伤正气,久坐少动影响脾胃的运化功能,进而导致水湿内停。饮食上偏好肥甘厚味、生冷食物的人,也容易损伤脾胃,引发脾虚湿盛。比如长期大量食用油炸食品、冰淇淋等,会加重脾胃的负担,影响其正常的运化水湿功能。
-病史方面:有慢性消化系统疾病病史的人群,如慢性胃炎、胃溃疡等患者,其脾胃功能长期处于受损状态,更容易出现舌苔厚白有齿痕的表现。
(二)寒湿困脾
1.发病机制:外感寒湿之邪,或过食生冷,导致寒湿内侵,困阻脾胃,影响脾胃的运化功能,使得水湿上泛于舌而出现舌苔厚白,寒湿阻滞舌体则出现齿痕。现代医学中,可能与机体受到寒冷刺激后,胃肠道的血液循环及功能调节出现异常有关。
2.影响因素:
-年龄方面:各年龄段均可发生,但儿童若在寒冷季节穿着过少等,容易感受寒湿之邪;老年人阳气相对不足,更易受寒湿之侵。
-生活方式:长期处于寒冷潮湿环境中工作或生活的人,比如冬季在潮湿的环境中劳作的人群,容易外感寒湿。此外,在寒冷季节不注意保暖,穿着单薄,也容易导致寒湿困脾。
-病史方面:有慢性胃肠道疾病病史且体质虚寒的人,更容易因寒湿之邪侵袭而出现舌苔厚白有齿痕的情况。
二、相关检查及诊断
(一)中医诊断
1.望诊:除观察舌苔厚白有齿痕外,还会结合患者的面色、精神状态等进行综合判断。若面色萎黄、精神疲倦,多提示脾虚;若面色㿠白、怕冷,则多考虑寒湿困脾。
2.问诊:询问患者的饮食情况、二便情况等。比如询问患者是否有食欲不振、腹胀、大便溏稀等症状,了解二便的次数、质地等。若患者食欲不振、腹胀、大便溏稀,多与脾虚湿盛有关;若患者怕冷、大便稀溏且有未消化食物,多与寒湿困脾有关。
(二)现代医学相关排查
1.实验室检查:可能会进行血常规、肝肾功能等检查,以排除是否有血液系统疾病、肝肾功能异常等导致的类似表现。例如,某些血液系统疾病可能会影响机体的代谢和免疫功能,从而间接影响舌苔等表现;肝肾功能异常时,水液代谢等功能受到影响,也可能出现类似舌苔厚白有齿痕的情况。
2.消化系统检查:对于有消化系统症状的患者,可能会进行胃镜、肠镜等检查,以明确是否存在胃肠道的器质性病变。如慢性胃炎患者胃镜下可见胃黏膜的炎症改变,胃溃疡患者胃镜下可见溃疡病灶等,这些病变可能会影响脾胃的功能,导致舌苔厚白有齿痕等表现。
三、干预与调理
(一)非药物干预
1.饮食调理:
-脾虚湿盛者:宜食用健脾利湿的食物,如山药、薏米、芡实等。山药具有健脾益胃、滋肾益精的作用;薏米能利水渗湿、健脾止泻;芡实有健脾祛湿、益肾固精的功效。可将这些食材做成粥品食用,如山药薏米粥,长期食用有助于改善脾虚湿盛的情况。
-寒湿困脾者:宜食用温热性、祛湿散寒的食物,如生姜、羊肉、韭菜等。生姜有温中散寒的作用;羊肉性温热,能温中补虚;韭菜可以温肾助阳、温中开胃。例如可以适当食用生姜红糖水来温中散寒,但要注意适量,避免食用过多辛辣、油腻、生冷食物。
2.生活方式调整:
-运动方面:适当进行有氧运动,如散步、慢跑、太极拳等。散步可以促进胃肠蠕动,增强脾胃的运化功能;慢跑有助于提高机体的代谢能力;太极拳则可以通过舒缓的动作调节身体的气血和脏腑功能。建议每周进行3-5次运动,每次运动30分钟以上。
-作息方面: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保证充足的睡眠。充足的睡眠有助于机体的自我修复和脏腑功能的调节,对于改善舌苔厚白有齿痕的情况有帮助。一般成年人每天需要保证7-8小时的睡眠时间。
-环境方面:对于寒湿困脾的人群,要注意保持居住环境的干燥温暖;对于脾虚湿盛的人群,要注意避免居住在潮湿的环境中。可以通过使用空调、除湿器等设备来调节居住环境的湿度和温度。
(二)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儿童:儿童出现舌苔厚白有齿痕时,要特别注意饮食的调节,避免食用过多零食、冷饮等影响脾胃功能的食物。在生活方式上,要保证充足的户外活动时间,增强体质,但要注意根据季节和天气变化适当增减衣物,避免外感寒湿之邪。同时,儿童的用药需谨慎,应优先采用非药物干预的方法来调理。
2.老年人:老年人脾胃功能较弱,在进行饮食调理时,要注意食物的易消化性,避免食用过硬、过冷、过热的食物。运动时要选择合适的运动方式和强度,避免过度运动导致身体疲劳。在生活环境方面,要注意居住环境的舒适,温度不宜过低,保持空气流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