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真的是十人九痔吗

一、“十人九痔”的说法是否有依据
“十人九痔”这种说法有一定的流行病学依据。从临床观察和相关流行病学调查来看,痔疮是一种非常常见的肛肠疾病。
(一)原因分析
1.生活方式因素
-久坐久站人群:比如办公室职员、司机等,长时间保持坐位或站位,会影响盆腔部位的血液循环,导致肛门周围静脉丛淤血、扩张,增加痔疮发生的风险。以办公室职员为例,每天久坐超过8小时,肛门局部血液循环受阻的概率明显高于经常活动的人群。
-饮食因素:长期摄入辛辣、油腻食物,以及膳食纤维摄入不足的人群,容易出现便秘或腹泻等情况。便秘时,排便需要用力,会增加肛门直肠部的压力,容易引发痔疮;而腹泻频繁刺激肛门,也可能导致肛门局部组织充血水肿,诱发痔疮。例如,长期喜欢吃麻辣火锅、油炸食品,且蔬菜水果摄入少的人群,痔疮发生率相对较高。
2.年龄因素:随着年龄的增长,肛门直肠部位的组织会发生退行性改变,肛门括约肌功能减弱,直肠黏膜下组织松弛,容易导致痔疮的发生。一般来说,中老年人相对年轻人更容易患痔疮,但这并不意味着年轻人就不会得痔疮。
3.妊娠因素:女性在妊娠期间,子宫逐渐增大,会压迫盆腔内的静脉,影响肛门直肠部位的血液回流,同时孕期胃肠蠕动减慢,容易发生便秘,这些因素都使得孕妇成为痔疮的高发人群。
二、痔疮的常见类型及表现
(一)内痔
1.主要表现:主要症状是便血,便血通常为无痛性、间歇性便后出鲜血,有的表现为大便表面带血,严重时可呈喷射状出血。随着病情进展,内痔可能会脱出肛门外,初期可自行回纳,后期则需用手推回甚至不能回纳。
2.不同年龄人群特点:对于年轻患者,若内痔脱出能及时回纳,通过改善生活方式等可能症状能得到缓解;而中老年患者,由于肛门括约肌功能等减退,内痔脱出后回纳相对困难,且容易出现嵌顿等情况。
(二)外痔
1.主要表现:主要表现为肛门不适、潮湿不洁,有时有瘙痒。如果发生血栓形成及皮下血肿,则会有剧痛,称为血栓性外痔,表现为肛门部突然出现暗紫色肿块,疼痛明显。
2.不同性别差异:一般来说,男女患病概率无绝对的性别差异,但女性在妊娠等特殊时期更容易出现外痔相关症状。
(三)混合痔
1.主要表现:兼有内痔和外痔的症状,可出现便血、脱出、疼痛、瘙痒等多种表现,病情相对复杂,症状可能更严重。
三、痔疮的预防与改善措施
(一)生活方式调整
1.饮食方面:
-增加膳食纤维摄入,多吃蔬菜(如芹菜、菠菜、西兰花等)、水果(如苹果、香蕉、梨等)、全谷类食物等,保持大便通畅。一般建议成人每天膳食纤维摄入量为25~35克。
-避免辛辣、油腻食物,减少对肛门局部的刺激。
2.排便习惯:养成良好的排便习惯,定时排便,避免久蹲厕所,一般排便时间控制在5分钟以内。对于儿童,要培养良好的排便习惯,避免长时间在厕所玩耍导致排便时间过长。
3.运动方面:适当进行体育锻炼,如散步、慢跑、游泳等,促进盆腔血液循环,降低痔疮发生风险。成年人每周至少进行15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
(二)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孕妇:孕期要注意适当活动,避免长时间站立或坐着,可进行适当的孕妇瑜伽等活动。同时,注意保持大便通畅,必要时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一些温和的缓泻剂,但要避免自行滥用药物。
2.儿童:儿童痔疮相对较少见,但如果出现肛门不适等情况,要注意观察排便情况,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如避免挑食、保证充足的水分摄入等。若出现便血等情况,要及时就医,避免延误病情。
总之,“十人九痔”有一定的现实基础,但通过积极的预防和正确的生活方式调整等,可以降低痔疮的发生风险或缓解痔疮的症状。如果出现痔疮相关明显不适,应及时就医,进行规范的诊断和治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