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来月经一直想上厕所小便

一、可能的原因
(一)子宫与膀胱的解剖位置邻近
女性的子宫位于盆腔中央,膀胱在其前方,当来月经时,增大的子宫可能会对膀胱产生压迫,从而导致一直想上厕所小便的感觉,这种情况在月经期间较为常见,尤其多见于子宫后位的女性,因为后位子宫对膀胱的压迫相对更明显。
(二)前列腺素的作用
月经期间,子宫内膜会分泌前列腺素,前列腺素除了会引起子宫收缩导致痛经外,还可能会作用于泌尿系统,促使膀胱逼尿肌收缩,进而频繁产生尿意。研究表明,前列腺素水平升高与经期尿频症状的发生存在一定关联。
(三)激素变化影响
月经周期中激素水平波动较大,在月经期间,雌激素、孕激素等激素水平的变化可能会影响泌尿系统的功能,使尿道黏膜充血、敏感性增加,从而更容易产生尿意。
(四)精神心理因素
部分女性在月经期间可能会出现紧张、焦虑等情绪,这些精神心理因素会导致神经功能紊乱,使得排尿反射变得敏感,即使膀胱内尿液量不多也会有强烈的排尿意愿。而且,有些女性可能会因为担心月经侧漏等问题,总是频繁关注排尿情况,进一步加重这种想小便的感觉。
二、应对措施
(一)生活方式调整
1.适量饮水:并不是限制饮水,而是要适量饮水,一般每天保证1500-2000ml的饮水量,但要注意避免在短时间内大量饮水。因为适量饮水可以维持泌尿系统的正常代谢,同时不会过度增加膀胱的负担。如果一次性饮水过多,反而会加重尿频症状。
2.避免刺激性食物:月经期间应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如辣椒、咖啡、浓茶等。这些食物可能会刺激尿道和膀胱,加重尿频症状。例如,辣椒中的辣椒素会对泌尿系统黏膜产生刺激,导致尿道敏感性增加。
3.注意个人卫生:保持外阴清洁,每天用温水清洗外阴,勤换卫生巾,防止泌尿系统感染。因为经期女性抵抗力相对较低,若不注意卫生,容易引发泌尿系统感染,而泌尿系统感染也会出现尿频、尿急等症状。
(二)体位调整
尝试改变体位,如避免长时间仰卧位,可适当采取侧卧位,这样可能会减轻子宫对膀胱的压迫,从而缓解想小便的感觉。对于子宫后位的女性,在经期可以采取胸膝卧位等姿势来改善子宫位置,减轻对膀胱的压迫。
(三)心理调节
通过听音乐、冥想、适当运动等方式来缓解月经期间的紧张、焦虑情绪。例如,进行一些舒缓的瑜伽动作,不仅可以放松身心,还有助于改善盆腔血液循环,对缓解经期不适包括尿频症状有一定帮助。
三、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一)青春期女性
青春期女性身体各系统尚在发育中,月经期间出现想上厕所小便的情况较为常见。要注意引导其正确认识月经生理现象,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若尿频症状持续不缓解或伴有尿痛、尿急、发热等其他异常症状,应及时就医,排查是否存在泌尿系统感染等疾病。同时,要避免因尿频而产生自卑、焦虑等不良心理,家长和老师应给予正确的引导和关心。
(二)育龄期女性
育龄期女性如果有怀孕计划,出现经期尿频情况需谨慎用药。首先要排除怀孕相关因素导致的类似症状,若确定是单纯经期尿频,在采取非药物干预措施无效时,应在医生评估后再考虑是否需要进行相应处理。同时,要注意在月经期间的性生活卫生,避免因不恰当的性生活引发泌尿系统感染而加重尿频症状。
(三)更年期女性
更年期女性由于体内激素水平大幅波动,更容易出现泌尿系统相关的不适症状。在月经期间出现尿频时,除了采取上述一般措施外,还应关注是否合并有更年期综合征的其他表现,如潮热、盗汗、情绪波动等。要注意保持规律的生活作息,适当增加钙的摄入等,以维护泌尿系统和整体健康。如果尿频症状严重影响生活质量,应及时就医,进行全面的检查和评估,排除其他器质性疾病后再进行针对性处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