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激素药有什么作用

一、抗炎作用
激素药具有强大的抗炎特性,其作用机制主要是通过抑制炎症介质(如前列腺素、白三烯等)的合成与释放,以及抑制炎症细胞的活化和迁移来减轻炎症反应。例如在类风湿关节炎等自身免疫性炎症疾病治疗中,激素药能有效缓解关节肿胀、疼痛等炎症症状,通过抑制炎症进程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但需注意长期使用可能带来感染风险升高等副作用。
二.免疫抑制作用
激素药可对免疫系统产生抑制效应,能抑制T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介导的免疫反应,还能干扰单核-巨噬细胞系统的功能。在器官移植领域,激素药常用于预防移植排斥反应,通过抑制机体对移植器官的免疫攻击,但也可能导致机体免疫力降低,增加感染等机会性疾病发生的可能性,使用时需密切监测患者免疫状态及感染指标。
三、抗休克作用
在感染性休克或过敏性休克等情况中,激素药具有一定抗休克功效。它可以稳定细胞膜和溶酶体膜,减少心肌抑制因子的形成。同时,能改善微循环障碍,增加心排血量等,从而帮助机体纠正休克状态,但抗休克治疗中激素药需与其他抗休克措施(如补充血容量等)协同使用。
四、代谢调节作用
激素药对机体代谢有显著影响,在糖代谢方面,可促进糖原异生,升高血糖水平;在脂肪代谢上,促使脂肪重新分布,导致向心性肥胖等表现;在蛋白质代谢中,加速蛋白质分解,抑制蛋白质合成,长期使用可能引发肌肉萎缩等问题。不同激素药在代谢调节上的具体效应存在差异,临床使用时需根据患者代谢状态综合考量。
五、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儿童:儿童使用激素药需极为谨慎,因为激素可能影响骨骼生长发育,导致生长迟缓等问题,应严格评估病情后在医生指导下使用,且需密切监测身高、骨龄等生长指标。
孕妇:孕妇使用激素药需权衡对胎儿的潜在影响,某些激素药可能通过胎盘影响胎儿发育,如无明确必要,应避免随意使用,必须使用时需由专业医生根据妊娠阶段及病情精准选择。
老年人:老年人使用激素药易出现骨质疏松、高血压、糖尿病等并发症风险增加,需定期监测骨密度、血糖、血压等指标,用药过程中注意预防跌倒等因骨质疏松引发的意外,同时关注是否出现新发的代谢异常情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