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怎样确定自己是不是得了新型肺炎

一、流行病学史
1.发病前14天内有武汉市及周边地区,或其他有病例报告社区的旅行史或居住史:新型冠状病毒主要通过密切接触传播,其在武汉及周边地区早期有较多病例出现,若在发病前14天内有上述地区的旅行或居住经历,感染新型肺炎的风险相对较高。
2.发病前14天内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者(核酸检测阳性者)有接触史:新型冠状病毒具有较强的传染性,与感染者接触后,容易被感染。
3.发病前14天内曾接触过来自武汉市及周边地区,或来自有病例报告社区的发热或有呼吸道症状的患者:这些人群可能携带病毒,接触后有感染风险。
4.聚集性发病(14天内在小范围如家庭、办公室、学校班级等场所,出现2例及以上发热和/或呼吸道症状的病例):在相对封闭的小范围内出现多人发病情况,提示可能存在病毒的人际传播,需警惕新型肺炎。
二、临床表现
1.症状表现
-发热:发热是新型肺炎常见的症状之一,多数患者会出现发热,体温多在37.3℃以上,但也有部分患者可能为低热,甚至少数患者初期无明显发热。
-呼吸道症状:可出现干咳、乏力等症状,少数患者伴有鼻塞、流涕、咽痛、腹泻等症状。随着病情进展,部分患者可出现呼吸困难等表现。对于儿童患者,症状可能相对不典型,有的可能仅表现为精神差、呼吸急促等。
2.体征表现:早期肺部体征可无明显异常,病情进展后可闻及湿啰音等。
三、实验室检查
1.血常规:早期外周血白细胞总数正常或减低,淋巴细胞计数减少,部分患者可出现肝酶、乳酸脱氢酶、肌酶及肌红蛋白增高;多数患者C反应蛋白(CRP)和血沉升高,降钙素原正常。对于不同年龄人群,血常规表现可能有一定差异,儿童患者的血常规变化也需结合具体情况综合判断。
2.病原学及血清学检查
-实时荧光RT-PCR检测:在鼻咽拭子、痰和其他下呼吸道分泌物、血液、粪便等标本中实时荧光RT-PCR检测新型冠状病毒核酸阳性可确诊。不同年龄段人群的标本采集方法和检测结果解读需遵循相应的医疗规范,儿童患者标本采集需由专业医护人员操作,以确保准确性。
-病毒基因测序:与已知的新型冠状病毒高度同源可确诊。
-血清学检查:新型冠状病毒特异性IgM抗体、IgG抗体阳性,发病1周内阳性率较低,需动态复查。
四、胸部影像学检查
早期呈现多发小斑片影及间质改变,以肺外带明显,进而发展为双肺多发磨玻璃影、浸润影,严重者可出现肺实变,胸腔积液少见。不同年龄患者的胸部影像学表现可能有所不同,儿童患者的肺部病变在影像学上的呈现也有其特点,需要专业影像科医生进行准确判断。
如果出现上述流行病学史相关情况,同时伴有相应临床表现,以及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异常,需高度怀疑新型肺炎,应及时按规定进行隔离并进一步明确诊断,以便采取相应的防控和治疗措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