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被猫咬了发病前兆

一、狂犬病前驱期表现
被猫咬后若感染狂犬病,前驱期通常会出现非特异性症状,类似感冒表现。患者可能有低热,体温可在37.5~38.5℃左右,伴有倦怠感,感觉身体乏力、没精神,还可能出现头痛,多为头部隐痛,恶心、全身不适等情况。同时,患者可能出现恐惧不安情绪,对声、光、风等刺激开始敏感,即使是轻微的声响、光线变化或微风拂面,也可能让患者有异样反应,伤口部位可能有疼痛、瘙痒、麻木等异常感觉,这种异常感觉可能局限在被猫咬的伤口周围区域,持续时间一般为数小时至2~4天。
二、狂犬病兴奋期表现
随着病情进展进入兴奋期,突出表现为高度兴奋。其中恐水是典型症状,患者虽极度口渴,但不敢饮水,见到水、听到流水声等与水相关的刺激时,会引起咽肌痉挛。怕风也是常见表现,风吹、穿堂风等刺激可诱发咽肌痉挛,患者常伴有声音嘶哑,由于频繁的咽肌痉挛和不敢饮水,会很快出现脱水症状,表现为皮肤干燥、眼眶凹陷等。此外,患者还可能出现交感神经功能亢进表现,如大汗淋漓、流涎、心率加快、血压升高等。
三、狂犬病麻痹期表现
麻痹期时患者逐渐安静,肌肉痉挛停止,进入全身弛缓性瘫痪。患者由兴奋状态转为安静,肢体肌肉无力,活动受限,可能出现进行性肢体瘫痪,累及呼吸肌时会导致呼吸浅慢,累及循环系统时会出现循环衰竭,最终因呼吸、循环衰竭而死亡。
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儿童:儿童表达能力有限,被猫咬后发病前兆可能不典型,除观察常见的发热、不适等表现外,需留意儿童是否有异常的哭闹不止、对周围环境刺激过度敏感(如对正常音量的声音异常惊恐)、伤口周围异常感觉的间接表述(如不停搔抓伤口周围但又无法明确准确表述不适)等情况,一旦发现异常需及时就医评估。
有基础疾病患者:本身有基础疾病的人群,被猫咬后发病前兆可能被基础疾病症状掩盖,例如本身有神经系统基础疾病的患者,发热、头痛等表现可能与基础疾病症状混淆,需要更细致观察伤口局部及全身其他伴随症状的变化,如基础疾病患者出现伤口部位以外的新的异常感觉、精神状态较平时明显改变等情况时,要高度警惕狂犬病可能。
老年人:老年人机体功能减退,对疾病的反应可能不敏感,被猫咬后发病前兆可能较隐匿,除关注常规的低热、倦怠等表现外,要留意其是否有行动迟缓加重、认知状态较前改变(如记忆力下降、反应迟钝等)等情况,若有异常需及时排查狂犬病相关情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