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现在是急性痛风

一、急性痛风的定义与病因
急性痛风是嘌呤代谢紊乱和(或)尿酸排泄减少所引起的一种晶体相关性关节病,其病因主要与高尿酸血症密切相关,当血尿酸水平过高时,尿酸会以结晶形式沉积在关节及其周围组织,从而引发急性炎症反应。遗传因素、肥胖、高血压、糖尿病、长期大量饮酒等生活方式及基础疾病也可能增加急性痛风的发病风险,例如有痛风家族史的人群患病几率相对较高,肥胖人群由于体内代谢异常更容易出现尿酸代谢紊乱。
二、急性痛风的临床表现
1.起病急骤:多在夜间或清晨突然发病,关节剧痛,数小时内可达高峰,常见于第一跖趾关节,也可累及踝、膝、腕、指、肘等关节。
2.局部症状:受累关节局部出现红肿、发热、明显压痛,皮肤紧张发亮,关节活动受限。以第一跖趾关节为例,患者会感觉该部位剧烈疼痛,无法触碰衣物等。
三、急性痛风的诊断依据
1.临床表现:依据典型的急性关节炎发作表现及相关关节部位。
2.实验室检查:血尿酸测定,急性发作期血尿酸水平可升高,但也有部分患者血尿酸正常;关节液或痛风石中发现尿酸盐结晶是诊断痛风的金标准,通过关节穿刺抽取关节液,在显微镜下观察是否有尿酸盐结晶。
3.影像学检查:急性发作期关节超声可发现关节积液等情况,慢性期或反复发作后可通过X线检查等观察关节骨质破坏等改变。
四、急性痛风的治疗原则
1.一般治疗
-休息与制动:急性发作期应让患者卧床休息,抬高患肢,避免受累关节负重,减少活动,以缓解疼痛和肿胀,比如第一跖趾关节受累时需严格制动,避免行走等。
-饮食调整:限制高嘌呤食物摄入,如动物内脏、海鲜、浓肉汤等,鼓励患者多饮水,每日饮水量应在2000ml以上,以促进尿酸排泄。
2.药物治疗
-非甾体抗炎药:如吲哚美辛等,具有抗炎、镇痛作用,可缓解急性痛风的关节疼痛、肿胀等症状,但有胃肠道疾病的患者需谨慎使用,因为这类药物可能会刺激胃肠道黏膜。
-秋水仙碱:是治疗急性痛风的传统药物,能抑制炎症细胞的趋化,减轻炎症反应,但不良反应较多,如胃肠道不适等,使用时需密切观察患者反应。
-糖皮质激素:对于不能耐受非甾体抗炎药和秋水仙碱的患者,可考虑使用糖皮质激素,如泼尼松等,通过抗炎作用缓解症状,但长期使用可能会有不良反应,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五、特殊人群急性痛风的注意事项
1.儿童:儿童急性痛风较为罕见,若发生,多与遗传代谢性疾病等有关,需及时就医明确病因,治疗时药物选择需格外谨慎,尽量优先选择对儿童生长发育影响较小的治疗方式,密切观察药物不良反应。
2.孕妇:孕妇患急性痛风时,治疗需权衡母婴安全,非甾体抗炎药在妊娠晚期可能会影响胎儿心血管系统等,使用需非常谨慎,糖皮质激素的使用也需在医生充分评估后进行,一般优先考虑局部处理等相对安全的方式缓解症状。
3.老年人:老年人常伴有其他基础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等,在治疗急性痛风时,药物选择要考虑与其他药物的相互作用,例如使用非甾体抗炎药时需注意对肾功能的影响,因为老年人肾功能可能减退,同时要密切监测血尿酸水平及关节症状变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