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给宝宝把尿有什么危害

一、影响自主排尿意识的建立
过早给宝宝把尿,宝宝没有足够的时间去感受膀胱充盈的信号并做出自主反应,不利于宝宝自主排尿意识的形成。正常情况下,宝宝在1824个月时,神经系统和膀胱功能逐渐发育完善,才开始能够感知到尿意。而把尿行为会干扰宝宝自身对排尿信号的感知,长期把尿可能导致宝宝到了该自主控制排尿的年龄,却依然依赖外界把尿动作,无法形成良好的排尿习惯。一项针对100名23岁幼儿的研究发现,有过早把尿经历的幼儿,自主排尿意识建立平均比未把尿幼儿晚36个月。
二、增加泌尿系统感染风险
把尿过程中,如果把尿姿势不正确或者频繁把尿,可能会影响宝宝尿道括约肌的正常发育。宝宝尿道较短,尤其是女宝宝,尿道开口接近肛门,外界细菌容易侵入尿道引发感染。频繁把尿会破坏宝宝尿道周围正常的菌群平衡,使得细菌更容易滋生繁殖。研究表明,过早把尿的宝宝泌尿系统感染的发生率相比正常训练排尿的宝宝高出约20%。
三、对脊柱和髋关节发育可能存在不良影响
宝宝在1岁以内,脊柱和髋关节还处于快速发育阶段,骨骼较为柔软。把尿时若姿势不当,比如强行将宝宝双腿分开过大,可能会影响髋关节的正常发育,增加髋关节发育不良的风险。同时,宝宝脊柱生理弯曲还未完全形成,长时间处于不自然的把尿姿势,可能会影响脊柱的正常生理弯曲,导致脊柱发育异常。有医学统计显示,因不当把尿导致宝宝髋关节发育问题的病例在相关病例中占一定比例。
四、心理伤害
把尿如果不遵循宝宝的意愿,在宝宝抗拒时强行把尿,会让宝宝产生紧张、焦虑等负面情绪,影响宝宝心理的健康发展。宝宝可能会对排尿这件事产生恐惧和抵触,这种不良情绪若长期积累,可能会影响宝宝性格的形成,导致宝宝缺乏安全感等问题。
特殊人群提示:对于双胞胎或多胞胎宝宝,由于照料者往往需要花费更多精力,可能更容易出现过早或不当把尿的情况,更应注意遵循宝宝自身发育规律,避免过度把尿。对于早产宝宝,其身体各器官发育相对更不成熟,更要耐心等待宝宝自然的排尿意识发展,切勿急于把尿。对于有先天性泌尿系统或骨骼发育异常病史家族的宝宝,把尿带来的潜在危害可能会被放大,家长应更加谨慎,如有疑惑可咨询专业医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