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冠病毒和普通感冒区别是什么

病原体方面
新冠病毒:是一种新型的冠状病毒,属于β属冠状病毒,有包膜,颗粒呈圆形或椭圆形,常为多形性,直径60~140nm。其基因组为单股正链RNA,病毒的刺突蛋白(S蛋白)能识别靶细胞表面的血管紧张素转化酶2(ACE2),从而介导病毒进入细胞。
普通感冒:常见病原体有鼻病毒、冠状病毒(不同于新冠病毒)、副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等多种病毒,一般为小型RNA病毒,体积相对新冠病毒更小,结构也较简单。
临床表现方面
症状表现程度
-新冠病毒感染:部分患者感染后症状相对较重,有些患者会出现高热,体温可达到39℃及以上,持续时间可能较长,还可能伴有明显的全身症状,如肌肉酸痛、乏力较为显著,部分患者会出现嗅觉、味觉减退或丧失等较为特异的表现,呼吸道症状如干咳、咽痛、鼻塞、流涕等也较为常见,严重者可出现肺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脓毒症休克、代谢性酸中毒和出凝血功能障碍及多器官功能衰竭等。
-普通感冒:主要以局部呼吸道症状为主,一般发热多为低热或中度热,体温多在38℃以下,全身症状相对较轻,如轻度的乏力、肌肉酸痛等,呼吸道症状中流涕、打喷嚏等卡他症状往往比较明显,全身症状持续时间短,病程相对较短,通常1周左右可恢复。
病程长短
-新冠病毒感染:部分患者病程相对较长,尤其是一些重型、危重型患者恢复时间更久,而且存在病情反复的可能。
-普通感冒:病程较短,一般5~7天可自愈。
实验室检查方面
血常规
-新冠病毒感染:早期白细胞总数正常或减低,淋巴细胞计数减少,部分患者血小板可减少,病情进展时可见乳酸脱氢酶、肌酶、肌红蛋白、D-二聚体等升高,C反应蛋白(CRP)和血沉升高,降钙素原正常。重症患者可有炎症因子升高。
-普通感冒:血常规一般无明显异常,继发细菌感染时可有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增多。
病原学检测
-新冠病毒感染:采用实时荧光RT-PCR检测鼻咽拭子、痰等标本中的新冠病毒核酸可呈阳性,病毒基因测序可明确其病毒株型。
-普通感冒:病毒分离可发现相应引起感冒的普通病毒,但一般临床工作中多通过临床症状初步判断,不常规进行普通感冒的病原学检测。
影像学检查方面
新冠病毒感染:胸部影像学早期可呈现多发小斑片影及间质改变,以肺外带明显,进而发展为双肺多发磨玻璃影、浸润影,严重者可出现肺实变,胸腔积液少见。
普通感冒:胸部影像学无明显异常。
特殊人群差异
儿童
-新冠病毒感染:儿童感染新冠病毒后症状与成人有一定差异,部分儿童可能仅表现为低热、轻微咳嗽,也有部分儿童可出现高热,少数儿童会出现病情进展较快的情况,如出现呼吸急促等,而且儿童感染后康复时间可能受个体差异影响,且在感染期间需要特别关注其精神状态、饮食等情况,因为儿童表达能力相对较弱,病情变化有时较难早期发现。
-普通感冒:儿童普通感冒一般也是以呼吸道卡他症状为主,发热程度一般相对新冠病毒感染较轻,病程相对较短,预后较好,但同样需要注意儿童在感冒期间的护理,保证充足休息和水分摄入等。
老年人
-新冠病毒感染:老年人感染新冠病毒后更易发展为重症,因为老年人机体功能衰退,免疫力相对低下,合并基础疾病的概率较高,如合并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感染新冠病毒后可能导致基础疾病加重,出现呼吸困难等严重症状的风险增加,住院率和死亡率相对较高。
-普通感冒:老年人患普通感冒时,虽然一般病程相对普通人群可能稍长,但主要还是以对症处理为主,但也需要关注老年人在感冒期间的营养状况和基础疾病控制情况,因为感冒可能会影响基础疾病的稳定。
孕妇
-新冠病毒感染:孕妇感染新冠病毒后,需要密切监测母婴情况,因为新冠病毒可能对胎儿发育产生一定影响,尤其是在孕早期,病毒感染可能增加流产风险等,而且孕妇感染后病情变化可能相对复杂,需要更加谨慎地评估和处理。
-普通感冒:孕妇患普通感冒时,一般对症处理即可,但用药需要特别谨慎,因为某些药物可能对胎儿有影响,需要选择对胎儿相对安全的药物进行治疗,同时要关注孕妇的体温、症状变化等情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