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道灼烧感主要原因有哪些

一、胃食管反流病
1.发病机制:正常情况下,食管下括约肌(LES)可防止胃内容物反流至食管,当LES压力降低或食管对反流物的清除能力下降等原因,导致胃内容物(主要是酸性胃液)反流至食管,刺激食管黏膜,引起灼烧感。例如,肥胖人群由于腹部脂肪堆积,腹腔压力增高,容易使LES压力降低,从而增加胃食管反流病的发生风险;老年人胃肠蠕动功能减弱,食管清除反流物的能力下降,也是胃食管反流病的易感人群。
2.人群差异:不同年龄段人群均可发病,儿童期若存在先天性食管下括约肌发育不完善等情况,也可能出现胃食管反流导致食道灼烧感;女性在妊娠期间,由于孕激素水平升高,会使LES压力降低,更容易发生胃食管反流引起食道灼烧感。
二、食管炎
1.反流性食管炎:除了上述胃食管反流病的基本发病机制外,长期的反流刺激会使食管黏膜处于炎症状态,进一步加重食道灼烧感。比如,一些有不良饮食习惯的人,长期大量饮酒、吸烟,会损伤食管黏膜,诱发反流性食管炎,导致食道灼烧感反复出现。
2.感染性食管炎:由细菌、真菌等病原体感染食管引起。例如,念珠菌感染易发生在免疫力低下人群中,如长期使用广谱抗生素、糖皮质激素的患者,或患有艾滋病等免疫缺陷疾病的人群,病原体感染食管黏膜后,会引起食管炎症,出现食道灼烧感。
三、饮食因素
1.刺激性食物:过食辛辣、过烫的食物会直接损伤食管黏膜,引起食道灼烧感。比如,长期大量食用辣椒的人,食管黏膜经常受到辣椒素的刺激,容易出现食道灼烧感;进食过烫的食物时,高温会直接烫伤食管黏膜,导致立即出现食道灼烧感。
2.过量饮酒:酒精会刺激食管黏膜,使食管黏膜充血、水肿,甚至发生炎症,从而引发食道灼烧感。长期大量饮酒者,食道长期处于受刺激状态,发生食道灼烧感的概率远高于一般人群。
四、药物因素
1.某些抗生素:如四环素等,可能会对食管黏膜产生刺激,导致食道灼烧感。一些患者在服用这类抗生素后,可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食管不适症状,其中包括食道灼烧感。
2.双膦酸盐类药物:像阿仑膦酸钠等,服用后若没有保持足够的饮水量,药物可能会在食管内滞留,刺激食管黏膜,引起食道灼烧感。老年人由于吞咽功能可能有所减退,服用这类药物时更需要注意正确的服用方法,以减少食道灼烧感等不良反应的发生。
五、其他因素
1.精神因素:长期精神紧张、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可能会影响食管下括约肌的功能,导致LES压力降低,从而增加胃食管反流的发生几率,引起食道灼烧感。例如,一些长期处于高压工作环境的人群,由于精神压力大,容易出现食道灼烧感等不适症状。
2.食管裂孔疝:食管裂孔疝是指腹腔内脏器(主要是胃)通过食管裂孔进入胸腔所致的疾病。疝入胸腔的胃可导致胃内容物反流至食管,刺激食管黏膜,引起食道灼烧感。中老年人是食管裂孔疝的高发人群,随着年龄增长,食管裂孔周围组织松弛,更容易发生食管裂孔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