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怎么检查是否得了狂犬病呢

一、临床症状观察
狂犬病患者在急性发作期会出现典型临床表现,如早期可能有低热、头痛、倦怠、恶心、周身不适等非特异性症状,随着病情进展会出现特征性表现,包括恐水,患者听到流水声或其他轻微刺激声时可引起咽喉肌严重痉挛;怕风,风吹面部等刺激可引发痉挛发作;咽肌痉挛,吞咽时加重,导致吞咽困难;还可能出现兴奋、躁动、幻觉、谵妄等精神症状,后期可出现弛缓性瘫痪,呼吸、循环衰竭而死亡。但需结合暴露史等综合判断,因为部分患者可能不典型。
二、实验室检查项目及意义
1.病毒分离:可从患者的唾液、脑脊液、泪液、皮肤活检组织等标本中分离狂犬病毒,但该方法操作复杂、耗时较长,一般在专科医院或科研机构开展,阳性结果可确诊,但临床应用相对受限。
2.抗原检测:采用免疫荧光法检测患者唾液、角膜印片、皮肤切片等标本中的狂犬病毒抗原。若标本中检测到狂犬病毒抗原,对狂犬病的诊断有重要提示作用,具有快速简便的特点,可作为初步筛查手段。
3.核酸检测:运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技术检测标本中的狂犬病毒核酸,该方法灵敏度和特异性较高,能早期检测出病毒核酸,对于疑似狂犬病但早期临床表现不典型的患者有重要诊断价值。
4.抗体检测:发病后一周左右,患者血清中可出现中和抗体等,但早期可能呈阴性。血清中和抗体检测主要用于回顾性诊断,即在患者出现临床症状后检测抗体,若抗体阳性结合暴露史等可辅助诊断,但对于早期疑似病例的早期诊断价值有限。
三、结合暴露史综合判断
若有被可疑患有狂犬病的动物(如疯狗、疯猫等)咬伤、抓伤或舔舐破损皮肤、黏膜等暴露史,再结合上述临床症状及实验室检查结果,综合判断是否感染狂犬病。例如,有明确的动物暴露史,同时出现恐水、怕风等典型症状,再结合实验室检测结果,可进一步明确诊断。对于儿童等特殊人群,若有动物暴露史且出现相关可疑症状,需更及时、细致地进行各项检查以明确是否患病;老年人有动物暴露史时,要考虑其基础疾病可能对症状表现的影响,更需全面评估检查结果来判断是否感染狂犬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