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现手肿胀是怎么回事

一、手肿胀的原因
1.外伤因素
软组织损伤:手部受到碰撞、挤压等,如被门夹伤、重物砸伤,可导致局部毛细血管破裂出血,组织液渗出,引起肿胀。一般伴有疼痛、淤血等表现,肿胀程度与受伤力度有关。
骨折:较严重的外伤可能导致手部骨折,骨折断端出血、周围软组织损伤,进而引发明显肿胀,同时还会有剧烈疼痛、活动受限,部分可见畸形。不同年龄段均可能因外伤致手肿胀,儿童手部骨骼较脆弱,摔倒时手部着地易受伤;老年人骨质较疏松,轻微外力也可能引发骨折。
2.炎症因素
感染性炎症:细菌等病原体感染手部,如甲沟炎,常因甲沟周围微小创伤后细菌侵入,表现为甲沟局部红肿、疼痛,严重时可化脓,导致手部肿胀。糖尿病患者因血糖高,组织含糖量增加,利于细菌生长,更易发生手部感染性炎症致肿胀。
非感染性炎症:如类风湿关节炎,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主要累及手足等小关节,除肿胀外,还伴有疼痛、僵硬,多呈对称性发作,晨起明显,活动后可缓解。女性发病率高于男性,好发于3050岁人群。长期处于潮湿、寒冷环境的人群,患类风湿关节炎风险增加。
3.血液循环因素
静脉回流障碍:上肢静脉血栓形成,可阻碍手部静脉血液回流,导致手肿胀,常见于长期卧床、术后制动、血液高凝状态人群,如老年人、肥胖者、肿瘤患者等。另外,上肢静脉受压,如因肿瘤压迫、胸廓出口综合征等,也会引起类似情况。
淋巴回流障碍:丝虫病感染可破坏淋巴管,导致淋巴液回流不畅,手部淋巴性水肿。乳腺癌根治术后,若清扫腋窝淋巴结损伤淋巴管,也可能出现患侧手肿胀。
4.其他因素
过敏:接触过敏原,如某些金属、化妆品、橡胶手套等,可引发过敏反应,手部出现肿胀、瘙痒,常伴有皮疹。过敏体质人群更易发生,不同年龄、性别均可出现。
内分泌紊乱:孕期女性,体内激素水平变化,可引起水钠潴留,导致手肿胀,一般多在孕晚期出现。甲状腺功能减退患者,甲状腺素分泌减少,机体代谢减慢,也可出现手部黏液性水肿,伴有乏力、畏寒等症状。
二、治疗药物
1.非甾体抗炎药:如布洛芬,可缓解因外伤、炎症等引起的疼痛与肿胀,减轻炎症反应。
2.抗生素:对于感染性炎症,如阿莫西林,可杀灭细菌,控制感染,减轻肿胀。
3.抗风湿药物: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可使用甲氨蝶呤,能改善病情,控制关节肿胀、疼痛等症状。
三、特殊人群提示
1.儿童:儿童手部肿胀,家长应及时带其就医,避免自行用药。因儿童肝肾功能发育不完善,药物代谢能力与成人不同,用药不当易产生不良反应。外伤肿胀时,避免儿童搔抓肿胀部位,防止皮肤破损感染。
2.孕妇:孕期手肿胀,不要随意服用药物,以免影响胎儿发育。可适当活动手部,促进血液循环,休息时可将手部垫高利于静脉回流。若肿胀严重或伴有头痛、眼花等症状,需及时就医,排除妊娠期高血压等疾病。
3.老年人:老年人多伴有多种基础疾病,如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手肿胀若由疾病引起,治疗时要综合考虑基础疾病对用药的影响。外伤后肿胀,因老年人骨质愈合慢,要严格遵医嘱制动、复查,避免过早活动影响恢复。
4.过敏体质人群:明确过敏原后,尽量避免接触,若不慎接触导致手肿胀,避免搔抓,及时就医,按医嘱使用抗过敏药物,防止过敏加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