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脉注射的目的

一、补充营养物质
对于无法经口摄入或摄入不足的患者:某些患有严重胃肠道疾病(如短肠综合征)的患者,无法通过正常的消化道途径获取足够的营养,静脉注射可以直接将葡萄糖、氨基酸、脂肪乳等营养物质输入体内,以维持机体的代谢需求,保障正常的生理功能。例如,长期昏迷且无法经口进食的患者,通过静脉营养支持能保证其营养供给,维持体重、促进组织修复等。对于儿童患者,如果存在先天性消化道畸形导致无法经口进食,静脉营养也是保证其生长发育的重要手段,需根据儿童的年龄、体重等精确计算营养物质的剂量和输注速度,以避免营养过剩或不足。
二、给药治疗
快速起效:当患者需要紧急用药时,静脉注射可以使药物迅速进入血液循环,快速发挥药效。比如,严重过敏反应发生时,静脉注射肾上腺素能快速缓解患者的过敏症状,包括扩张气道、提升血压等。对于患有心肌梗死的患者,静脉注射溶栓药物可以快速溶解血栓,挽救濒死的心肌。在儿科急诊中,如惊厥发作的患儿,静脉注射止惊药物能迅速控制惊厥发作,因为静脉途径避免了药物经口服时的吸收过程,能更快到达作用部位。
准确控制药物剂量:静脉注射能够精确控制药物的剂量,确保药物在体内达到合适的治疗浓度。一些特殊药物,如抗肿瘤药物,其治疗剂量和中毒剂量接近,通过静脉注射可以精准给药,保证治疗效果的同时减少不良反应。对于不同年龄的患者,根据其体重、病情等调整药物剂量,例如儿童白血病患者使用化疗药物时,需严格按照静脉注射的剂量计算方法,依据儿童的身高、体重等指标来确定合适的用药量,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并降低药物毒性反应的发生风险。
三、补充血容量
治疗休克:各种原因引起的休克,如失血性休克、感染性休克等,静脉注射可以快速补充患者的血容量,改善组织灌注。例如,大量失血的患者,通过快速静脉输注生理盐水、胶体液(如羟乙基淀粉等)来恢复有效循环血量,维持血压,保证重要脏器的血液供应。对于老年休克患者,由于其机体代偿能力相对较弱,静脉补液时需密切监测生命体征、中心静脉压等指标,缓慢调整补液速度和补液量,避免过快输液导致心力衰竭等并发症。儿童休克患者在静脉补充血容量时,要根据儿童的年龄和体重选择合适的补液种类和速度,遵循儿科补液的原则,防止补液不当对儿童机体造成不良影响。
四、监测体内液体、电解质和酸碱平衡
动态调整:通过静脉注射特定的液体和药物来调节患者体内的液体、电解质和酸碱平衡。比如,对于患有严重腹泻导致电解质紊乱(如低钾血症)的患者,静脉补充含钾的液体可以纠正血钾水平。在外科手术前后,也会通过静脉注射来调整患者的体液平衡,保证手术的顺利进行和患者术后的恢复。对于孕妇等特殊人群,在孕期出现妊娠高血压等情况需要调整体液、电解质和酸碱平衡时,静脉注射的治疗方式需要更加谨慎,要充分考虑孕妇和胎儿的情况,选择合适的药物和补液方案,确保母婴安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