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请问,又呕吐又拉肚子是怎么回事

一、常见原因
(一)感染因素
1.病毒感染
-诺如病毒感染较为常见,多见于儿童和成人,可引起急性胃肠炎,主要症状为呕吐、腹泻,还常伴有恶心、腹痛等,潜伏期一般为24-48小时,传播途径包括经消化道传播,如食用被污染的食物、水等。
-轮状病毒感染多见于6月龄-2岁婴幼儿,是导致婴幼儿腹泻的主要病原体之一,常引起秋季腹泻,除了呕吐、腹泻外,可能伴有发热、流涕等上呼吸道症状,主要通过粪-口途径传播。
2.细菌感染
-大肠杆菌感染,如产毒性大肠杆菌,可引起婴幼儿和旅行者腹泻,表现为腹泻、呕吐,大便多为水样或蛋花汤样,可能伴有腹痛、低热等症状,污染的食物和水源是重要传播途径。
-沙门菌感染,食用被沙门菌污染的肉类、蛋类等食物后易感染,患者会出现呕吐、腹泻、腹痛、发热等症状,腹泻次数较多,大便可为稀便、黏液便或脓血便。
(二)饮食因素
1.食物中毒
-食用了被细菌及其毒素污染的食物,如变质的海鲜、肉类等,短时间内就可能出现又呕吐又拉肚子的症状,同时可能伴有腹痛、发热等,症状出现时间因食物中毒类型而异,一般较快。
-食用过多生冷食物,对于儿童来说,胃肠功能相对较弱,大量食用冰淇淋、冷饮等生冷食物后,容易刺激胃肠道,引起胃肠功能紊乱,出现呕吐、腹泻。
2.食物过敏
-对某些食物过敏的人群,如对牛奶、鸡蛋、海鲜等过敏,进食后可出现过敏反应,胃肠道受累时表现为呕吐、腹泻,还可能伴有皮疹、瘙痒等其他过敏症状。
(三)其他因素
1.腹部着凉
-儿童的腹部容易着凉,尤其是夜间睡眠时腹部暴露,或者天气寒冷时没有做好腹部保暖,寒冷刺激会导致胃肠道蠕动加快,引起呕吐、腹泻,一般体温可能无明显异常,但有腹部不适表现。
2.药物副作用
-某些药物服用后可能出现胃肠道不良反应,如抗生素,长期或不规范使用抗生素可能导致肠道菌群失调,引起腹泻,同时可能刺激胃肠道出现呕吐症状,不同药物引起不良反应的时间和程度有所不同。
3.消化系统疾病
-急性胃炎,多种因素可引起急性胃炎,如应激(严重创伤、大手术等)、药物刺激(非甾体类抗炎药等)、酒精刺激等,除了呕吐、腹泻外,可能有上腹部疼痛、腹胀等症状。
-肠易激综合征,多见于中青年,与胃肠动力异常、内脏高敏感性、精神心理因素等有关,患者在应激、饮食不当等情况下容易发作,表现为腹痛、腹泻,可伴有呕吐,症状具有反复发作的特点。
二、不同人群特点及应对
(一)儿童
1.年龄特点
-婴幼儿胃肠功能发育不完善,对于感染、饮食等因素更敏感。如果是轮状病毒感染引起的腹泻呕吐,要注意防止脱水,因为婴幼儿脱水症状可能发展较快,需及时补充口服补液盐。对于腹部着凉引起的呕吐腹泻,要注意腹部保暖,可使用温水袋热敷腹部,但要注意温度避免烫伤。
-学龄儿童如果是食物过敏导致的呕吐腹泻,要仔细回忆近期饮食,避免再次接触过敏原。如果是因药物副作用引起,要在医生指导下调整用药。
2.性别差异
-一般无明显性别特异性差异,但在饮食偏好上可能有一定差异,如女童可能相对更偏好甜食等,过多食用甜食可能增加胃肠负担引起呕吐腹泻。
3.生活方式影响
-运动较少的儿童胃肠蠕动相对缓慢,若饮食不规律容易出现胃肠功能紊乱。要鼓励儿童适当运动,促进胃肠蠕动,同时规律饮食,避免暴饮暴食。
(二)成人
1.年龄因素
-老年人胃肠功能减退,对于感染等因素的抵抗力较弱,出现又呕吐又拉肚子时更要注意水电解质平衡,因为老年人脱水后恢复较慢,可能引发更严重的并发症。如果是因消化系统疾病如肠易激综合征等,要注意调节情绪,因为精神心理因素对老年人此类疾病影响较大。
2.性别差异
-一般无明显因性别导致的特殊差异,但男性如果有酗酒习惯,酒精对胃肠道的刺激更易引起急性胃炎等导致呕吐腹泻。
3.生活方式影响
-长期熬夜、过度劳累的成人胃肠功能容易失调。要保持良好的生活作息,保证充足睡眠,避免过度劳累,同时注意饮食卫生,减少因生活方式不当引起呕吐腹泻的风险。
三、就医建议
(一)需要立即就医的情况
1.儿童
-频繁呕吐导致无法口服进水,出现精神萎靡、哭闹不安、囟门凹陷(婴儿)等脱水表现;腹泻次数频繁,大便量多,呈水样,伴有高热(体温≥38.5℃持续不退);呕吐腹泻持续不缓解,超过24小时仍无改善。
2.成人
-剧烈呕吐、腹泻导致严重脱水症状,如眼窝凹陷、皮肤弹性差、尿量明显减少、头晕、乏力等;呕吐物带血或大便呈脓血样;出现持续的剧烈腹痛,难以缓解;年龄较大(如65岁以上)且呕吐腹泻后症状无改善,或伴有基础疾病(如糖尿病、心脏病等)病情加重迹象。
(二)可以观察后就医的情况
1.儿童
-呕吐腹泻次数较少,精神状态尚可,能少量进水,无明显脱水表现,体温正常或低热(体温<38.5℃),可先在家观察,适当调整饮食,如给予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如小米粥等,同时补充水分,若症状在1-2天内无改善再就医。
2.成人
-呕吐腹泻症状较轻,能自行口服补液,精神状态较好,无明显脱水及严重腹痛等表现,可先通过调整饮食,如暂时禁食数小时后进食流质、半流质食物,观察1-2天,若症状缓解则无需就医,若症状加重或无改善则及时就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