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皮肤有白斑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一、白癜风
1.发病机制:是一种常见的后天性色素脱失性皮肤黏膜疾病,发病与遗传因素密切相关,有家族聚集现象。自身免疫系统紊乱也参与其中,体内产生的抗体攻击黑素细胞,导致黑素细胞功能受损、破坏,使得皮肤局部黑色素合成减少或消失,从而出现白斑。例如,有研究表明约30%的白癜风患者有家族史,且患者体内可检测到多种自身抗体,如抗黑素细胞抗体等。
2.好发人群及表现:可发生于任何年龄,儿童也不例外。好发部位为暴露、摩擦及褶皱部位,白斑一般为乳白色,表面光滑无皮疹,白斑境界清楚,边缘色素较正常皮肤增加,白斑内毛发可正常或变白。
二、无色素痣
1.发病机制:是一种先天性、局限性色素减退斑,为胚胎发育时期黑素细胞分化和发育异常所致。其发生与黑素小体合成和转运异常有关,是一种非进行性的皮肤色素脱失性疾病。
2.好发人群及表现:出生时或出生后不久发病,白斑往往沿神经节段分布,表现为大小不一的、局限性的色素减退斑,境界模糊,边缘多呈锯齿状,周围无色素增加晕,一般终身不变。
三、贫血痣
1.发病机制:为血管组织发育缺陷及功能异常导致。是由于患处血管对儿茶酚胺敏感性增高,局部血管处于收缩状态,使局部皮肤缺血而出现白斑。
2.好发人群及表现:出生后或儿童时期发生,终生不退。用手摩擦白斑部位,周围正常皮肤充血发红,而白斑本身不发红。
四、花斑糠疹(花斑癣)
1.发病机制:由马拉色菌感染表皮角质层引起的一种浅表真菌病。马拉色菌是人体皮肤正常菌群之一,在某些因素影响下,如高温潮湿、多脂多汗、营养不良、慢性疾病及长期应用糖皮质激素等,马拉色菌可由孢子相转为菌丝相,大量繁殖,侵入角质层引起感染,破坏黑素细胞功能,导致色素减退或沉着,从而出现白斑。例如,在高温季节,儿童若出汗较多且不注意皮肤清洁,就容易患花斑糠疹。
2.好发人群及表现:多见于儿童及青少年,好发于皮脂腺丰富的部位,如胸背部、颈部等。白斑表面有细小鳞屑,可通过真菌镜检或培养发现马拉色菌。
五、白色糠疹
1.发病机制:病因尚不明确,可能与皮肤干燥、日晒、维生素缺乏、马拉色菌感染等有关。多见于儿童,可能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引起的皮肤炎症性色素减退斑。例如,儿童皮肤相对娇嫩,若皮肤过度干燥,或长时间受到日光照射,再加上马拉色菌等病原体感染,容易引发白色糠疹。
2.好发人群及表现:多见于儿童,好发于面部,也可发生于上臂、颈部等部位。白斑为圆形或椭圆形淡白色斑,表面覆有细薄的糠状鳞屑,一般无自觉症状或有轻度瘙痒。
六、炎症后色素减退
1.发病机制:儿童皮肤较为娇嫩,在皮肤发生某些炎症性疾病后,如湿疹、特应性皮炎、银屑病等,炎症刺激会损伤黑素细胞,导致局部皮肤色素减退出现白斑。例如,儿童患湿疹后,在湿疹消退后局部可能会出现色素减退斑,这是因为湿疹发作时炎症反应影响了黑素细胞的功能。
2.好发人群及表现:有明确的皮肤炎症病史,白斑出现在原炎症部位,其范围和程度与原皮肤炎症的严重程度相关,一般随着时间推移,部分患者色素可逐渐恢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