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输血多久可以确定安全

一、输血后确定安全的时间,需从不同角度来看。一般而言,输血过程中和输血后数小时内,急性不良反应容易出现;而迟发性不良反应,则在数天至数周甚至更长时间才显现。
1.急性不良反应方面:
发热、过敏等常见急性不良反应,多在输血开始后15分钟至2小时内出现。比如发热反应,可能因致热原、免疫反应等引发,患者会有体温升高的表现。过敏反应,轻度的可能是皮肤瘙痒、红斑,严重的会出现喉头水肿、过敏性休克,若在这2小时内未出现此类明显症状,初步可认为急性过敏及发热风险降低。
溶血反应,严重的急性溶血反应可在输血后数分钟发生,一般也多在输血后24小时内出现。症状包括高热、寒战、腰背痛、血红蛋白尿等,若24小时内患者生命体征平稳,无溶血相关典型症状,可在一定程度上认为未发生严重急性溶血反应。
2.迟发性不良反应方面:
迟发性溶血反应,通常在输血后37天出现,是由于输入的红细胞抗原刺激机体产生抗体,抗体与再次输入的相应红细胞抗原发生免疫反应导致。所以输血后7天内都需关注有无贫血加重、黄疸等迟发性溶血相关表现。
输血相关的移植物抗宿主病(TAGVHD),相对罕见,但多在输血后8100天发生,高危人群是免疫功能低下患者。主要症状有皮疹、腹泻、肝功能异常等,若100天内无相关症状,可认为发生TAGVHD风险降低。
感染相关,如输血传播病毒感染,像乙肝、丙肝、艾滋病等,存在窗口期。以艾滋病为例,现代检测技术下窗口期可缩短至2周左右,丙肝约23周,乙肝约12个月。一般认为,输血后数月进行相关病毒检测为阴性,可大大降低输血传播病毒感染风险。但理论上,仍需长期观察有无相关病毒感染后的疾病进展表现。
二、输血后可能用到的药物
1.抗过敏药物,如氯雷他定,用于缓解输血后可能出现的过敏症状。
2.解热镇痛药,如对乙酰氨基酚,可应对输血后发热反应。
三、不同人群输血后的注意事项
1.儿童:儿童免疫系统发育不完善,输血后更易出现不良反应。需密切观察孩子的精神状态、体温、皮肤有无皮疹等。家长要注意安抚孩子情绪,避免因不适哭闹加重身体负担。由于儿童表述能力有限,护理人员和家长需更加细心观察。
2.老年人:老年人多合并多种基础疾病,心肺功能相对较差。输血速度应适当减慢,避免因输血过快导致急性心功能不全。输血后要关注有无胸闷、气促等心肺功能相关症状,同时监测血压、心率等生命体征。
3.孕妇:孕妇输血除关注自身不良反应外,还需关注对胎儿的影响。要密切监测胎动情况,定期进行产检,观察胎儿发育是否正常。因孕妇身体处于特殊生理状态,心理负担可能较重,家属和医护人员要做好心理疏导。
4.有过敏史人群:这类人群输血后发生过敏反应风险更高。输血前应告知医生过敏史,输血过程中及输血后需重点观察有无过敏表现,如皮肤瘙痒、呼吸急促等。一旦出现过敏症状,应及时处理。
5.免疫功能低下人群:如艾滋病患者、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者等,易发生输血相关的移植物抗宿主病。输血后要加强隔离防护,避免感染,密切观察有无皮疹、腹泻等TAGVHD相关症状,定期复查血常规、肝肾功能等指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