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右心衰竭怎么治疗?

一般治疗
休息与活动:根据心功能情况合理安排休息与活动,心功能Ⅰ级者应避免重体力劳动;心功能Ⅱ级者可适当从事轻体力工作,但需增加休息时间;心功能Ⅲ级者以卧床休息为主,可进行少量室内活动;心功能Ⅳ级者需绝对卧床休息,待病情好转后逐渐增加活动量。年龄较小的儿童患者需保证充足睡眠,避免过度哭闹和剧烈活动,以减少心脏负担。
饮食调整:限制钠盐摄入,每日钠盐摄入量一般不超过3g,严重水肿者可限制在1g以下。同时注意营养均衡,给予富含维生素、易消化的食物,对于儿童患者要保证足够的热量和蛋白质供应以满足生长发育需求,但需避免过度喂养导致体重增加加重心脏负担。
病因治疗
治疗基础心脏疾病:如对于冠心病导致的右心衰竭,需积极改善心肌缺血,可通过药物治疗(如硝酸酯类药物等)、介入治疗或手术治疗等方式;对于风湿性心脏病引起的右心衰竭,若有手术指征可考虑瓣膜置换或修复手术等。不同年龄患者病因可能不同,儿童患者常见先天性心脏病等,需针对先天性心脏病的类型采取相应治疗措施,如手术矫正等。
控制诱因:积极防治感染,尤其是呼吸道感染,因为感染是诱发右心衰竭加重的常见诱因。对于不同年龄段患者,感染的预防和治疗需有所差异,儿童患者要注意保暖、避免去人员密集场所等,一旦发生感染要及时规范抗感染治疗;对于老年患者要加强护理,预防肺部感染等。同时要注意纠正心律失常,对于存在心律失常的患者,根据心律失常的类型采取相应治疗措施,如使用抗心律失常药物等。
药物治疗
利尿剂:通过促进钠、水排泄,减少血容量,减轻心脏前负荷。常用药物有呋塞米等。使用利尿剂时需注意监测电解质,尤其是血钾,避免发生低钾血症等电解质紊乱。对于儿童患者,使用利尿剂要注意剂量计算,根据体重等调整用量,并密切观察尿量、电解质及体重变化。
正性肌力药物:如地高辛等,可增强心肌收缩力。但地高辛的治疗窗较窄,需注意药物浓度监测,避免发生中毒。儿童患者使用正性肌力药物需谨慎,严格掌握剂量和适应证。
血管扩张剂:如硝酸酯类药物等,可减轻心脏前后负荷。但使用时需密切监测血压等指标,避免血压过低。
器械治疗
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适用于心室收缩不同步的患者,可改善心脏功能。但该治疗有一定适应证和禁忌证,需严格评估患者情况。
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ICD):对于有发生恶性心律失常风险的患者,可预防猝死。
体外机械辅助循环:在病情严重时可考虑使用,如体外膜肺氧合(ECMO)等,为心脏恢复提供支持,但费用较高且有一定并发症风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