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典吧健康典吧
风险提示
提示:本内容仅作参考,不能代替面诊

总是吃太多?试试这三种方法

2025年06月07日 18:17:49
王凤英
王凤英主任医师产科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健康典吧内容审核团队优选

一、控制饮食量的方法

1.改变进餐顺序:先吃蔬菜,蔬菜富含膳食纤维,体积大且能量低,可增加饱腹感,减少后续其他食物的摄入量。多项研究表明,先摄入蔬菜的人群每餐总热量摄入较正常进餐顺序人群降低约10%-15%。接着吃蛋白质类食物,如瘦肉、鱼类、豆类等,蛋白质消化吸收相对缓慢,能延长饱腹感。最后吃主食,且尽量选择全谷物等复杂碳水化合物,相较于精制谷物,全谷物消化吸收更慢,可避免血糖快速上升导致的饥饿感增加。不同年龄段人群均可适用此进餐顺序,但对于老年人,可能因咀嚼功能下降,需将蔬菜和肉类切得更细碎以便咀嚼吞咽。对于儿童,家长可通过有趣的方式引导其按照此顺序进餐,如将食物摆成有趣的造型。

2.使用较小餐具:心理学研究显示,使用较小的餐盘、碗和餐具会让人在心理上觉得食物量足够,从而不自觉减少食物的取用。例如,一项针对成年人的实验中,使用小餐盘的实验组每餐平均食物摄入量比使用大餐盘的对照组减少了约20%。在选择餐具时,可挑选直径较小的餐盘,容量较小的碗。对于不同性别,女性可能对餐具的美观度更为关注,可选择设计精美的小餐具来增加使用意愿;而男性可能更注重实用性,简单耐用的小餐具更合适。无论何种性别,都能从使用小餐具中受益于控制食量。对于儿童,可选择带有卡通形象的小餐具,提高其用餐兴趣的同时控制食量。

3.规律进餐并细嚼慢咽:规律的进餐时间能让身体的生物钟适应固定的进食节奏,减少因不规律进食导致的饥饿感混乱而引起的过量进食。每天尽量在相同的时间吃三餐,每餐间隔4-6小时。细嚼慢咽有助于更好地感受饱腹感,大脑接收饱腹感信号需要一定时间,一般充分咀嚼食物15-20次后咽下,能使大脑及时接收到饱腹信号,避免进食过量。研究发现,细嚼慢咽的人群每餐进食量可比快速进食人群减少10%-15%。对于有消化系统疾病病史的人群,规律进餐和细嚼慢咽尤其重要,可减轻胃肠负担,利于病情恢复。而对于生活节奏快的人群,可通过设置闹钟等方式提醒自己规律进餐,并在进餐时尽量放下手机等干扰物,专注于进食。

二、辅助控制食量的药物

1.奥利司他:通过抑制胃肠道的脂肪酶,减少脂肪在肠道内的吸收,从而降低热量摄入。适合BMI(身体质量指数)≥24kg/m²且伴有其他危险因素如高血压、高血糖等的超重或肥胖人群控制体重时辅助控制食量。但需注意,使用过程中可能出现胃肠道不良反应。

2.利拉鲁肽:原用于治疗2型糖尿病,近年来研究发现其可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降低食欲,减少食物摄入,进而控制食量。适用于肥胖或超重且伴有2型糖尿病的患者。使用时可能有恶心、呕吐等胃肠道不良反应。

三、特殊人群提示

1.儿童:儿童正处于生长发育阶段,控制食量需谨慎,不能过度节食以免影响生长发育。在改变进餐顺序、使用小餐具和培养细嚼慢咽习惯时,要以保证营养摄入充足为前提。家长应根据儿童的年龄、性别和活动量,参考儿童膳食指南来合理安排食物种类和量。例如,男孩通常活动量较大,所需能量相对较多;而女孩活动量相对较小,能量需求略低。同时,避免在儿童面前强调“减肥”等概念,以免造成心理压力或不良饮食习惯。

2.孕妇:孕妇需要为胎儿提供足够的营养,不能盲目控制食量。但在孕中晚期可能因子宫增大压迫胃部,出现饱腹感异常,此时可采用少食多餐的方式,既保证营养供应,又避免一次进食过多。在选择食物时,优先选择富含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食物,如瘦肉、鱼类、蛋类、新鲜蔬菜水果等。同时,避免食用过多高热量、高脂肪的食物,如油炸食品、甜品等,以防孕期体重增长过快。

3.老年人:老年人胃肠功能减弱,咀嚼和消化能力下降。在控制食量过程中,应选择易消化的食物,如将肉类炖煮得更软烂,蔬菜切碎煮烂。改变进餐顺序时,注意蔬菜的烹饪方式要适合老年人咀嚼。使用小餐具时,要考虑老年人手部灵活性,选择易握持的餐具。若老年人患有慢性疾病,如糖尿病、高血压等,控制食量要结合疾病的饮食要求,在医生或营养师的指导下进行。

外阴两边总是有白色分泌物
健康典吧
健康典吧
2025年10月14日
外阴两边有白色分泌物可能是生理性原因或病理性原因导致,生理性原因包括正常阴道分泌物及月经前后情况,病理性原因有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细菌性阴道病、宫颈炎等,若伴有不适或分泌物量、性状明显改变应及时就医,医生会通过妇科检查、白带常规等明确病因并据情况处理,不
七个月的宝宝晚上总是哭醒很多次怎么回事怎么办
郑春华
郑春华主任医师
2025年10月13日
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
七个月宝宝夜间频繁哭醒可能由饥饿、环境因素(温度不适、光线过亮、噪声干扰)、身体不适(尿布湿、胃肠不适、出牙期不适)、睡眠习惯问题等引起需排查饥饿因素适量喂养、调整环境温度光线噪声、检查身体查看尿布按摩腹部用牙胶缓解、培养良好睡眠习惯合理安排白天睡眠若持续
脸上的皮肤总是发暗是怎么回事
焦健
焦健主任医师
2025年10月13日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皮肤发暗常见原因有皮肤清洁不彻底(不同年龄段、生活方式、病史影响)、紫外线照射(不同年龄段、生活方式、病史影响)、皮肤水分不足(不同年龄段、生活方式、病史影响)、作息不规律(不同年龄段、生活方式、病史影响)、营养不良(不同年龄段、生活方式、病史影响);改善
皮肤过敏吃药后总是不好怎么办
蒋艳玲
蒋艳玲副主任医师
2025年10月11日
湖南省儿童医院
皮肤过敏吃药后不好需重新评估过敏原包括全面排查生活环境和食物过敏原,调整治疗方案要考量药物种类剂量及尝试联合治疗,关注基础疾病及生活方式影响,还需就医进一步做过敏原检测及其他相关检查以明确情况调整治疗方案。
我的脸总是容易发红是什么原因
王娟
王娟副主任医师
2025年10月10日
安徽省立医院
皮肤发红相关原因包括皮肤血管因素如皮肤角质层薄(年龄因素致自然老化等、不良护肤行为破坏)和血管反应性亢进(温度变化、情绪因素、饮食因素刺激)、皮肤疾病相关如玫瑰痤疮(遗传等致慢性炎症、特定年龄性别及生活方式诱发加重)和脂溢性皮炎(马拉色菌等致好发皮脂腺丰富
脸颊总是发红是什么原因
梁俊
梁俊副主任医师
2025年10月10日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
脸颊发红可由皮肤本身因素如屏障受损、玫瑰痤疮、脂溢性皮炎等,身体内部因素如内分泌变化、甲状腺功能亢进、高血压、发热性疾病等,外界环境因素如温度变化、紫外线照射等,生活方式因素如饮食辛辣刺激、饮酒、情绪激动等引起不同人群脸颊发红应对措施不同持续不缓解或伴其他
为什么脸总是发红
陈静
陈静副主任医师
2025年10月10日
河南省人民医院
脸部发红可由多因素引起,皮肤血管因素包括血管舒缩功能异常(情绪激动等致儿童、女性易脸部发红)和血管本身问题(遗传性毛细血管扩张症致脸部常发红);内部疾病因素有内分泌疾病(甲亢致中青年、女性易脸部发红,库欣综合征致各年龄、女性易脸部潮红)及其他系统疾病(高血
男人瞌睡多总是犯困是什么原因
健康典吧
健康典吧
2025年10月09日
睡眠障碍相关原因包括睡眠不足或质量差(男人长期熬夜工作学习等致睡眠不足质量差,年轻人易因熬夜娱乐犯困,应对是保持规律作息、营造良好环境、睡前避免用电子设备)、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男性尤其是肥胖男性风险高,随年龄增长风险增加,应对是肥胖者减重、就医检查及用C
喉咙总是有痰是什么原因
王利一
王利一主任医师
2025年10月08日
北京医院
喉咙有痰可能由上呼吸道感染、慢性咽炎、支气管炎、肺炎、鼻窦炎、胃食管反流病等引起,上呼吸道感染因病原体侵袭、年龄因素、生活方式、病史等致呼吸道黏膜炎症分泌增加;慢性咽炎由急性咽炎反复发作、不良生活习惯、鼻腔鼻窦病变分泌物倒流等致咽部黏膜慢性炎症分泌亢进;支
总是上不来气,胸闷气短
健康典吧
健康典吧
2025年10月08日
总是上不来气、胸闷气短可能由心血管系统相关(如冠心病、心力衰竭)、呼吸系统相关(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支气管哮喘)、其他系统相关(如贫血、神经官能症)原因引起,可通过心电图、胸部X线或CT、血常规、心脏超声等检查明确病因,然后针对不同病因采取相应治疗,同时要
喉咙总是干痒
健康典吧
健康典吧
2025年10月07日
喉咙干痒可能由环境因素(干燥环境、空气污染)、生活方式因素(过度用嗓、不良饮食习惯、饮水不足)、疾病因素(上呼吸道感染、慢性咽炎、过敏性疾病)引起,应对可从环境调整(改善空气湿度、避免空气污染影响)、生活方式调整(合理用嗓、调整饮食、保证充足饮水)、疾病相
午睡总是做噩梦,有时醒来头疼
健康典吧
健康典吧
2025年10月06日
午睡做噩梦及醒来头疼可能由睡眠周期、心理、环境、健康状况等因素引起,可通过调整午睡时间与环境、调节心理状态、关注健康状况来应对,若情况未改善或加重需及时就医排查治疗。
最近总是反复发烧什么引起的
宋志芳
宋志芳主任医师
2025年10月06日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
反复发烧可能由感染性因素如病毒、细菌、支原体感染引发也可能由非感染性因素如自身免疫性疾病、恶性肿瘤、中暑、内分泌代谢性疾病导致应及时就医进行详细检查如血常规等以明确病因儿童和老年人反复发烧需更重视要密切观察情况及时就医。
眼睛一直有眼屎_眼睛总是有眼屎
崔馨
崔馨副主任医师
2025年10月01日
解放军总医院
眼睛一直有眼屎的常见原因包括正常生理情况(新生儿鼻泪管发育不完全、成年人正常代谢)和病理情况(眼部感染性疾病如结膜炎、泪囊炎,过敏因素,其他眼部疾病如倒睫、干眼症),伴随症状有伴眼痛、伴视力下降、伴眼部红肿明显等,相关检查有眼部检查(裂隙灯检查、泪液分泌试
妇科炎症为何总是反复发作
黄凯清
黄凯清主任医师
2025年10月01日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
妇科炎症反复发作的因素包括病原体未彻底清除,如不同年龄段女性生殖道微生态差异、生活方式及既往病史影响;阴道微生态失衡,如年龄相关微生态变化、生活方式与微生态及既往病史对微生态的影响;性行为相关因素,如性别与性行为、年龄与性行为及病史与性行为影响;还有其他因
健康典吧
健康典吧内容支持
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页面广告是为了让平台提供更好内容
产品建议及投诉请联系:104217982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