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外冲击波碎石有副作用吗
体外冲击波碎石的常见副作用
局部组织损伤
皮肤损伤:体外冲击波碎石时,冲击波可能会对皮肤造成一定影响,部分患者治疗后局部皮肤可能出现瘀斑、红肿等情况。这是因为冲击波在传递过程中作用于皮肤组织,导致局部血管等受损,一般程度较轻,数天至数周可逐渐恢复。例如有研究显示,约有一定比例(具体比例因研究样本等因素有所差异)的患者会出现皮肤轻度瘀斑表现。
肾脏损伤:可能引起肾脏包膜下血肿等情况。冲击波能量聚焦在肾脏区域时,可能会导致肾脏实质或包膜的微小损伤,进而引发血肿。不过大多数为轻微的、自限性的,通过休息等可逐渐缓解,但也有少数严重情况需进一步处理。
血尿
较为常见,在体外冲击波碎石后,很多患者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血尿。这是由于碎石过程中,结石与尿路黏膜摩擦,导致黏膜损伤出血。一般来说,多数为镜下血尿,少数为肉眼血尿,通常在1-3天内会逐渐减轻并消失。但如果血尿持续时间较长或伴有其他不适,如疼痛加剧等,需及时就医排查是否存在严重损伤。
疼痛
肾绞痛:碎石后结石移动过程中可能引发肾绞痛。结石在通过输尿管时,刺激输尿管平滑肌痉挛,导致患者出现剧烈的腰部或腹部疼痛。可通过药物等方式进行对症处理来缓解疼痛。
局部隐痛:部分患者在碎石后会感觉腰部或腹部有隐痛不适,可能与肾脏、输尿管等组织受到冲击波影响后的应激反应有关,一般随着身体恢复会逐渐减轻。
消化道反应
少数患者可能出现恶心、呕吐等消化道反应。可能是因为冲击波治疗对机体产生的应激刺激影响了植物神经功能,进而波及消化道,导致胃肠道功能紊乱出现上述症状,一般在休息后可逐渐缓解。
特殊人群的注意事项
儿童
儿童进行体外冲击波碎石需谨慎。儿童的泌尿系统等组织器官发育尚不完善,对冲击波的耐受性相对较差,发生副作用的风险可能相对较高。如发生血尿、肾脏损伤等的可能性较成人有所不同,在治疗前需充分评估病情,严格掌握适应证,治疗过程中要密切监测患儿的生命体征及泌尿系统情况,一旦出现异常需及时处理。
妊娠期女性
妊娠期女性一般不建议首先选择体外冲击波碎石。因为冲击波可能对胎儿产生潜在的不良影响,如影响胎儿的发育等。在妊娠期如需处理结石相关问题,需综合评估母婴情况,权衡利弊后选择更为安全的治疗方式。
老年人
老年人常伴有基础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肾功能减退等。在进行体外冲击波碎石时,发生副作用的风险可能增加。例如,老年人肾脏功能相对较弱,出现肾脏损伤等情况后恢复可能较慢;同时基础疾病可能会影响对副作用的耐受和处理。所以在治疗前要详细评估老年人的全身状况,控制好基础疾病,治疗过程中密切观察,及时发现并处理可能出现的副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