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虑型抑郁症有哪些危害?
对身心健康的损害
情绪方面:焦虑型抑郁症患者长期处于持续的情绪低落与强烈焦虑交织状态,情绪波动极大,常无端感到紧张、担忧、恐惧,且这种负面情绪难以通过自身调节缓解,严重影响日常的情绪体验,使患者陷入痛苦且难以自拔的情绪漩涡,长期如此会导致情绪调节功能进一步紊乱,对生活中的积极情绪感知大幅降低。
认知功能:会对认知产生不良影响,干扰注意力、记忆力和思维能力。注意力难以集中,难以专注于工作、学习等活动;记忆力下降,表现为对近期发生的事情遗忘较快,影响信息的存储与提取;思维变得迟缓,反应速度减慢,决策能力也会受到削弱,例如在面对简单问题时需要花费更多时间思考且难以做出恰当决策,这会严重影响患者的学习、工作效率,进而可能引发自卑等负面心理。
对日常生活的影响
社交方面:患者因自身的情绪与心理状态,往往会回避社交活动,不愿意与他人交流沟通。长期如此会使社交圈子逐渐缩小,人际关系变得疏远。例如在家庭聚会中可能因情绪不佳而沉默寡言,在工作场合也难以积极参与团队交流,进而影响正常的人际交往,导致社会支持系统受损,而社会支持的缺乏又会进一步加重焦虑抑郁症状,形成恶性循环。
工作学习:在工作上,由于认知功能受损、情绪状态不佳,工作效率降低,质量也难以保证,可能会频繁出现差错,从而影响职业发展,甚至可能导致失业风险增加。在学习中,同样因为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减退等问题,学习成绩下滑,难以完成学业任务,影响学业进程。比如学生患者可能无法按时完成作业,在考试中发挥失常,进而对学习失去信心,产生厌学情绪。
对躯体健康的关联危害
免疫系统:长期的焦虑型抑郁症会影响免疫系统功能,使机体免疫力下降,更容易遭受各种疾病的侵袭。研究表明,焦虑抑郁状态下,体内的免疫细胞活性降低,免疫球蛋白分泌失衡,导致身体对细菌、病毒等病原体的抵御能力减弱,例如更容易患上感冒、肺炎等呼吸道疾病,且患病后恢复时间可能更长。
心血管系统:对心血管系统也有不良影响,会导致交感神经兴奋,使血压升高、心率加快。长期处于这种状态会增加患高血压、冠心病等心血管疾病的风险。例如,持续的焦虑会促使肾上腺素等激素分泌增加,这些激素会作用于心血管系统,造成血管收缩、血压波动,长期下来会损害心血管的正常结构和功能。
消化系统:影响消化系统功能,引起食欲减退或暴饮暴食等问题。食欲减退会导致营养摄入不足,影响身体健康;暴饮暴食则可能引发肥胖、胃炎、胃溃疡等消化系统疾病。同时,焦虑情绪还会干扰胃肠道的正常蠕动和消化液分泌,导致消化不良、腹痛、腹泻等症状频繁出现,进一步影响身体的营养吸收和整体健康状况。
对特殊人群的特殊危害
儿童青少年:儿童青少年处于身心发育阶段,焦虑型抑郁症会严重影响其正常的身心发展。在心理上,可能导致自我认知偏差,形成消极的自我概念,影响自尊心和自信心的建立;在学习方面,会严重干扰学业进步,阻碍其知识技能的获取,影响未来的学业规划和职业选择;在社交上,会使其社交能力发展受阻,难以建立良好的同伴关系,对其成年后的人际交往模式也会产生不良影响。例如,儿童患者可能在学校里孤僻不合群,与同学难以正常互动,进而影响其社会化进程。
老年人群:老年人群本身身体机能逐渐衰退,焦虑型抑郁症对其危害更为严重。在躯体健康方面,会进一步加速身体各器官功能的衰退,加重已有的慢性疾病,如使高血压、糖尿病等病情难以控制;在生活自理能力上,可能导致生活自理能力下降,增加跌倒、营养不良等风险;在心理层面,会加剧孤独感和无助感,因为老年人群社交圈子相对固定,疾病带来的社交隔离会使其陷入更深的抑郁焦虑状态,严重影响晚年生活质量,甚至可能引发自杀倾向,由于老年人身体相对脆弱,自杀行为带来的后果更为严重。
